《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中国-东盟妇女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其相关的人口发展、安全状况、教育状况、婚姻家庭、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妇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应克服现有研究基础薄弱的困难,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责无旁贷地拿出研究成果与广大读者分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双方各
为了探索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治本之策,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召集一批专家学者于2008年组建了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四年来,通过深入农村、乡镇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各个层次的参与式培训活动,推动实践中的行动变革,收集、研究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政策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课题有了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和研
《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以1919—1949年上海纱厂(华商纱厂和外商纱厂)女工为研究对象,把女工放到上海经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探讨纱厂女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形及30年间女工参与劳工运动的发展和转变情况。《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是妇女史、劳工史、社会史、口述史的
《闽台妇女史研究》是作者关于闽台妇女史研究的专著,论及闽台妇女史诸多问题:溺弁女婴、禁锢婢女与救济女婴、救济婢女,典妻、租妻、卖妻,冥婚、童养婚、招赘婚、转房婚,性禁铜、性别压迫,苗媳、幼尼,举子仓、育婴堂、「中国婢女救拔团」等等。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前,西藏的妇女处在社会的底层,无任何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人身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任何保障。她们吃不饱、穿不暖,挨打挨骂,只有干不完的活和受不完的苦,被当做生育的工具和会说话的牲畜,和平解放后,西藏妇女一步步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噩梦般的苦难岁月一去不复返。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人口近500万人,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传统的性别分工使她们依然主要守在家里--等待出嫁、做家务。《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从人类学视角研究了市场经济大潮中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妇女经济行为的变化,研究了这些经济组织(恰依、蔬菜协会、杏子协会和工厂)在她们行为变化中的作用,还揭示了参与经济组织活动对传统
《中国近现代女性学术丛刊》是《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的姊妹篇。本书收入从1840年至1949年100年间的学术专著、翻译著作、宣传读物、法律法规、会议文献和传记等62种,分17册。内容不分学术派别,不论进步与反动,都收入本丛刊中。为方便读者查阅,最后一册附全书索引。本册包括:《民族抗战与妇女的任务》《战时妇女动员问题
妇女健康权的实现事关妇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此,妇女健康权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中的一个重大关切领域,也是联合国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3(2010):妇女与健康》从“社会性别+本土”的视角,从理论和行动两个层面对95世
本书选取了女性解放运动和文学精神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尽可能贴近历史真实,探寻中国女性所走过的艰难道路。全书共八章,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作长时段的梳理,解析传统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的情感形式,揭示她们被压抑的生存境况的思想来源。晚清以降,提倡新思想、新伦理、新道德的维新派和后来的文化先知们,就是运用这样的知识以反对、批判
本书系统介绍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四个主要流派。全书由女权主义和政治哲学、女权主义理论和人的本质、女权主义政治学、政治知识中的女权主义理论四个部分,共11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