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以下板块:1、知识扫描。通过框架图的形式帮助考生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常考点和易考点,使得学生的复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2、要点概述。整理出每章的学习笔记,对知识体系做学习讲解,帮助考生从脉络上把握知识重点。3、小试牛刀。每章节内容都配有相应的练习题以及答案解析,通过讲解解题思路,可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
本书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2023年修订版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央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
作者指出,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上之基因,在于此前30年间自强运动未能大规模积极进行。战争以后,外患日张,国势日颓,中国政局遂失其稳定性。李鸿章既去,北洋军权渐归荣禄。袁世凯接统新军,渐露头角。而清流势力因康梁维新运动之大起又趋分化,上与宫廷矛盾相结,于是帝后党争愈烈,遂终爆发戊戌之变,大局从此益不可问。而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专业本科阶段实施考试。这门课程兼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特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本图书围绕历年真题及解析,深入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包括个人踏访、满铁调查、兴亚院调查、其他机构团体调查等诸多形式。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卷帙浩繁的见闻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研究专著等档案文献,客观上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及中日关
本书从110年历史中选取40个重大事件,通过回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寻找与表现历史在空间中留下的痕迹,以多重线索勾勒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展示历史事件的全貌,探讨历史事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相应的梳理,通过内容和讲授主题的优化,使逻辑框架更加明晰,问题意识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彰显,为读者清晰勾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通过翔实的史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触摸历史的温度,更好地体味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艰难曲折,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发生的伟大变革和
本书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生平娓娓道来,构建了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
本书系华中师大历史学“一流学科”出版项目,为一部概念史研究专著,聚焦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对“社会”概念的阐释。“社会”话语在清末的产生是一件大事,它对时人的历史认识上和理解个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社会”话语在伦理上也导致了较为根本性的变革。“三纲”或“五伦”中的公共伦理方面被新的群己关系、社会-个人、
本书带领读者走入20世纪初年的历史场景,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试图揭示其间未经“净化”的驳杂与错位,透过人物之多变和世事之纷乱,寻究过渡时代中国文化之曲折嬗蜕的由来、内涵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