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记录贵州现存的25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的分布状况,详细记录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的地理位置、地质状况、历史沿革、造像概况等。同时,对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外观特征、内部细节、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导致损害的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其保护管理和安全防范状况,汇总与分析调查数据,揭示保护工作的发展态势,探讨调查成果与文物保护事业、经济社
本书基于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对多宝佛塔的地理环境、沿革、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情况等进行介绍,客观记录多宝佛塔形制结构、佛龛及出土物情况,系统地梳理此批珍贵资料,概括总结出土文物的年代、题材、艺术风格。多宝佛塔佛龛文物是21世纪以来天津地区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出土文物体现出浓厚的地域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是天津地区古代社会生
2021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广西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藤县博物馆及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对中和窑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相关标本进行了科技检测,本书为基于广西藤县中和窑田野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中和窑为烧造青白色瓷器的古代民窑窑址,位于广西藤县藤州镇中和村。中和窑约建于宋代,至元代而废弃。烧造的瓷器用于外销,瓷器种类繁多,几
本书是一部再版书。2005年紫禁城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原书名《古代兵器通论》,现应市场需要本书再版。兵器,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于战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古代兵器究竟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更为学界所关注。本书作者,从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入手,研究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史,始于石器时代的打制兵器,止于明清时期的佛郎机火炮
秦汉栎阳城遗址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都城、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都城,同时还是都长安之前汉王朝的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的系列报告之一。在全面整理考古资料基础上,刊布为确定栎
屏风是家具中的一大种类,起源甚早,其初始功能主要是屏挡风寒与视线,以及对室内空间进行再分割。随着时间的推移,屏风的功能、结构和工艺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及至清代,已经发展为座屏、围屏、插屏、挂屏四个细类,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着广泛的使用。清代宫廷中陈设使用过的屏风数量相当庞大,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旧藏挂屏,其数量就有九百余件
本书是作者从1982年从事文物研究及考古工作以来研究成果的精华,其中涉及从新石器到宋元时期的中原地区文物研究及考古研究成果,包括陶瓷、玉器、石器等,对于文物研究、考古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书中共分为河南考古百年发现篇、河南考古百年人物篇、河南考古百年纪事篇、河南考古百年附录篇。不仅是学术方面的集合,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三门峡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门峡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开端,百年来三门峡地区的考古发
本书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巫山博物馆在2000、2001、2002、2005四个年度对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专题报告。大昌素有“袖珍古城”之称,并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巫山大昌古城遗址主要包括明、清两代的文化遗存,遗迹和遗物均较为丰富,本报告详细介绍了2000~2005年的发掘收获,并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