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托在美国人眼中,既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更是引导美国实施对越战争升级政策的幕后推手。他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虽然遭到不少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抨击,但却赢得了肯尼迪政府的青睐,尤其是他关于第三世界的经济理论,更使他从一名学者一路上升成为能左右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本书将重点介绍、分析罗斯托的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国际争端解决的理论框架,国际河流争端的基本问题,国际河流争端的避免机制,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机制,国际河流冲突解决的特殊问题。
《战时日本外务省涉华密档1931-1945》编委会新近发现了一批同期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经专家鉴定:这批档案多是专题档案,因与已出版的档案分类不同、存放地点也不同,发现的时间也不同,但其史料价值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编委会和主编决定编辑补编,以确保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史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补编二”主要收入了1933年至1
《战时日本外务省涉华密档1931-1945》编委会新近发现了一批同期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经专家鉴定:这批档案多是专题档案,因与已出版的档案分类不同、存放地点也不同,发现的时间也不同,但其史料价值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编委会和主编决定编辑补编,以确保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史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补编一”收入三个专题,即九一八事
本书收录了从日本海军省建立的1872年到1933年(1934至1945年暂缺)六十年间,现存的日本海军省涉华秘档,总数达三万余拍。按时间顺序,全书共分为十二卷,70册7000余条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江地区大约2800万库尔德人被人为地分割到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等四个相邻的国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库尔德人为争取生存权、民族权、公民权和自治权而展开的库尔德民族运动,包含了政治运动、武装斗争、政党组织、传统维护等多种形式。从理论上说,具有典型跨国少数民族特征的库尔德人所涉及的问题,属于
本书论及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十个重要前提问题,阐述了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归根结蒂是由他者造就而非单纯由国家造就的观点,分析了国家特性和双重身份属性及立场,并以中美、中日为例,提出了国际关系变化的变量和变量制度,分析了国际关系互动中常用常新的“刺激-反应”模式。
中亚国家的跨境合作研究
《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最新增订本)》运用历史考证学、语言学、地理学及国际法原理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历史及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为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提出了如山的铁证。通过对历史资料深入发掘、缜密辨析、周详考订,获得众多新突破。难能可贵的是运用日本方面的图籍证明钓鱼岛并非归属日本,对日本声称
《中国亚非关系史》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历史上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采取分专题叙述的方式,包括古代中国人的亚非知识,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和亚非各国的交通和贸易,汉文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资本主义化与殖民化下的中国亚非关系,华侨、华人在中国和亚非国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