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湖北地方戏曲越调部分曲目约一百种,按照慢板、流版等分类进行整理,通过记谱对濒危的湖北越调这一影响力仅仅次于汉剧的湖北地方戏剧种进行了抢救性的整理,对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精髓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高等戏剧教育2016》主要内容包括综述,致辞,论文,戏剧动态。
本书先概述魔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然后精选200多种世界流行魔术和经典魔术,用2000多幅魔法步骤图结合文字说明,介绍了魔术的表演过程与技巧。
《昆曲日记》记录了北京昆曲研习社从创办以来的日常活动,记录了自1956年以来诸多社会文化名流对昆曲传承的支持,包括文化部、文化局以及各剧院团对昆曲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也记录了海内外曲友对于昆曲事业的执著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于研究以及热爱、支持昆曲的各方人士来说,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必藏之书。 曲友同期,伶人往事,文人雅
本书通过著名昆曲艺术家柯军先生与戏迷少年陆诚的对谈,讲述了《夜奔》《沉江》《对刀布战》《别母乱箭》《酒楼》《望乡》《告雁》《指路闯界》《胡判》《云阳法场》《生寤》11折昆剧的台前幕后故事,包括剧情鉴赏、表演阐述、师辈传承等,配以每一折的服装照及别具特色的昆曲画和柯军书写的曲牌。本书的装帧形态别致,超薄艺术纸印刷,较好地
《表演的技术》一书是契诃夫毕生表演实践和教学的结晶。契诃夫表演训练法,强调以创造性的想象力代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绪记忆,借助外部表达通往演员的潜意识,以获得身心合一的演技。本书原稿于1942年以英文写成,至今已被译为俄、德、法、西、日等十几种语言,但主要是以简写本《致演员》的形式流传。此次中译本是契诃夫表演训练法的完
中国是戏剧大国,精彩纷呈的各类戏剧分布在我国各地。《中国戏剧文化研究》从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入手,详细地阐述了中国戏剧的产生及其演进发展过程,具体介绍了各类、各地方戏剧剧种的代表剧目、艺术特色及发展历史。从而对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中国戏剧做合理的梳理与分析,把握其发展脉络,研究其文化内涵。深入浅出的对中国戏剧文化的发展
本书是2008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和中国戏剧史研究(批准号:08AZW002)的*终成果,于2013年结项。绪论部分获得广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两年来作者又对结项成果进行了修订。内容介绍及特色本书稿共5编24章,50万字。内容包括:与场上密切结合的戏剧文学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话剧也成为中国话剧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繁荣时期。由胡传敏、张凌南编著的《中国抗战话剧图史(1931-1945)(精)》试图以另一个视角,用老照片的形式,梳理和再现抗战时期波澜壮阔的中国话剧抗敌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话剧人在民族危亡中所作的贡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的左翼戏剧
本书在搜集和阅读*手资料的基础上,对18721919年间刊载于报刊上的戏剧理论批评首次进行完整、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从整体上考察近代报刊戏剧理论批评的发生过程、刊载数量和基本的发展脉络,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类,进一步分析近代报刊戏剧理论批评在形式、内容和作者等方面的特点。近代的报刊戏剧理论批评不仅是戏剧理论批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