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的著作,主要研究民族特色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本书系统分析了民族特色商标的法律保护理论基础,阐述了商标权取得及保护范围的法律结构,并通过对内蒙古地区的实证调查,深入探讨了民族特色商标法律保护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当前民族特色商标法律保护困境,本书提出了完善民族特色商标法律保护的具体建议,旨在通过加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网络法治篇(20172023)》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创新司法、全民守法四个章节,围绕我国网络法治发展实践,聚焦网络安全立法与执法、数字经济法治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法律规制、数据治理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等网络法治建设的主要方面,逐年系统梳理了相关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忠实纪录
明代律学承唐代律学之余绪,在宋元律学衰微后凭借私家律学著作重新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本书以明代私家律学为切入点,通过对明代90余部私家律学著述的梳理、考辨,展现私家律学著述及其承继、传播等状况,探究私家注律家群体对明代私家律学的贡献及私家律著反映的明代立法、司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清代编纂法典时吸纳明代私家律
行政调解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法制度模式。长期以来,基于行政调解制度的比较优势,中央已多次宣示深入践行该项制度模式的现实意义。然而,国家治理实践表明,当前的行政调解正处于虽被寄予殷切期望,但制度功效却亟待提升的境地。因此,有必要从改良制度内在结构和优化制度外在环境两个层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就前者而言,应立足于现代行政权力的优
本书以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为载体来研究人权的人性能力与正义理论。阐释了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人权内涵和社会价值;运用法律社会学方法分析了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面临的独特挑战。本研究指出,现有国际人权标准和国内法律规范要求国家积极履行义务,确保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已有一些成效,但还不足够。本书由此借鉴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研究
本书从国家干预视角探讨碳金融市场的法制建设问题。国家对于碳金融市场的微观规制是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内部即构成要素方面加以干预,主要涉及管理体制、总量控制制度、配额管理、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履约机制、价格干预机制和配额收入的分配机制。国家对于碳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是从战略高度把握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宏观性问题,主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揭示立法过程的现实样态及其深层逻辑乃是立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本书首先对立法过程的议程设置逻辑进行总体考察,总体性地梳理其中各类经验事实的类型构造、基本关系以及生成机理。进而,逐一讨论所确立的重点范畴:立法过程中的问题界定逻辑、立法过程中的政治互动逻辑与立法过程
本书是研究财税法中反避税制度的专业性学术著作,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和财税法治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财税法律理论的推陈出新,而本书即是从基础理论上对妥善解决反避税问题做出的积极回应。八十年代早期,我国法学学界开始关注反避税,是以外资企业的反避税为开始的。当时有学者界定外企企业避税,亦称涉外避税。这时期受到讨论的涉外避税的方法主
本书以我国行政协议制度现状为引入,基于不统一现象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展开研究,分析了行政协议制度中公私法二元区分的特点及缺点,根源在于传统公私法区隔视角下的理论误区、沿袭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认知局限及偏重行政机关单方赋权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本书提出行政协议应“去中心化”及公私法并重,需要为行政协议制度做统一立法,以及构建“行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草案)》的说明(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2024年4月2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所作的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