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中国故事》以2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中文学习者为“导游”,参与本书的写作,他们不仅表达了对文物本身的理解和感受,而且从与本国文化对比的角度对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风俗习惯等进行了解读。
山西博物院藏印700余方,战国古玺占比较大,有姓名玺、箴言玺、吉语玺,更有两方珍贵的印章陶模,铸造精美;两汉古玺有“军司马印”“别部司马”“军假司马”“假司马印”“部曲督印”“部曲将印”“军曲侯印”等多方武将职官印;金元铜官印有“晋州军辖司印”“河东
2011年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乌兰木伦河流域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并于2013年和2014年对WI10地点进行了试掘。调查范围约1200km2,收获颇丰。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77个,采集石制品近2000件,试掘石制品35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工具和断块等。石制品原料主要为
石刻文献保存着重要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民族等信息,承载着当时的“社会主导文化”和“国家文化”。作者关注洛阳汉魏石经与西晋辟雍碑,探讨了汉魏石经的种类、地位及其在十六国北朝政局演进及文教发展中的作用,揭示晋辟雍碑碑阴所反映的几个问题。另外,作者对洛阳新出富?
本书选取了湖北省第一批至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至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从总体、级别、类型、历史时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并探讨了其演化机理。
本书辑录了无锡博物院收藏的100封红色书信,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致敬党的百年华诞。这批书信包括革命烈士的亲笔家书(如秦起致弟弟信札、李伯敏致父母亲信札)、革命人士以及为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人士的信札、抗美援朝慰问信等。时间跨度为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这批红色书信是关于地方革命史的重要文献,大部分为首次公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将浦城猫耳山遗址的进行较为详细地阐述,并将挖掘出土的文物进行梳理归类。猫耳山遗址是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省市县文物工作者发现的,第一期发掘面积近900平方米,发现先秦时期窑炉9座、墓葬4座和灰坑等遗迹,出土了以施黑衣为主的印纹硬陶罐、尊、釜、盆、豆、盅等文物标本数百件。
东平县,隶属于山东省泰安市,位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东平县历史悠久,境内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大汶口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融。东平县有野外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保4处、省保13处、市县保65处。馆藏文物17000多件,其中在级珍贵文物200余件,包括
《洛阳明清碑志(汝阳卷)》收集了汝阳县明清时期的246方碑刻,碑刻年代从明成化三年到清宣统二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宗教信仰、祠堂家庙、土地水利、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等,是研究明清时期洛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的碑刻资料。《洛阳明清碑志(汝阳卷)》收集了汝阳县明清时期的246方碑刻,碑刻
本书是金华市博物馆组织编写的文博系列丛书的最新一辑,内容涉及历史研究、文物鉴赏、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四个方面。文章具体包括《以东阳宋墓为例浅析宋代随葬习俗的变迁》《浅淡兰溪平面布局“回字形”的宗祠建筑》《浅谈博物馆新定义下文创产品的发展与展望》《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博物馆建设思考》《浅谈古籍装帧形式与常用古籍修复技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