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名家讲座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讲座目前初步分为四个主题:儒家思想与经典、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国古代文学。讲座每期分为十二讲,邀请相关领域专业名家学者,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讲座目前已经举办三期,受到社会相关领域学者与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影响也较大,在光明网同步现场
"著作从语源角度追溯中国文论核心元范畴“象”的产生及在先秦 的初步发展,分析儒、道、《周易》对“象”的内涵发展影响及“象” 内在一般意义上的早期运用;进而厘清“象”从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 的衍变轨迹及不断泛化的过程,从理论家阐发和秦汉创作实践两大 容层面,分析“象”作为文论元范畴的最终确立;结合佛学、玄学和 人
本书对文学进化论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有极大解释力的文学进化论理论体系。全书以进化论的遗传变异为基础,构建新的文学进化论学术体系。本书通过研究中国文学史丰富的史料,尤其是对古代诗歌的分析、比较,发现有很多因袭现象,作者从进化论的角度对这种因袭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文学的因袭与生物进化有着高度相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原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攻关项目,本书是该项目欧洲卷的成果。欧洲汉学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本书是中国学界关于欧洲汉学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较为系统的考察和评论。本研究在专注于疏通主要知识范型的基础上,进而讨论欧洲汉学界对于中国古典文论的思考和认识,分别对欧洲大陆四大汉学重镇——意大利、法国、
本书源于卢玮銮2002年开设的“文学与影像比读”一课。该课程取已有影像成品的文学作品,作为研读对象,目的在强调对现代文学的精读与细察,借此探索无处不在的影像与文字的关系。卢玮銮邀请作者、演员、导演来到学校,围绕研读的作品,给同学演讲及解答问题,演讲者包括演员张国荣、作者伍淑贤、刘以鬯和导演许鞍华。这在课堂记录之外,更是
本书作者研究“文学与商人”课题近三十年,以专著《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为代表作,受到学界前辈郭豫适教授等人的大力推奖,被誉为该领域具有开拓性和“集大成”性的“值得称赞的著作”。本书可视为浓缩该专著精华、面向大众的“通俗版”,从十四个侧面,利用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史料,勾勒了中国文学中的商人形象。
中日两国文学都有哀感文学,各自的历史渊源、相互影响、审美色彩、理论基调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对比异同,解析差别,发掘文外曲旨,为中日文化交流和文学研究寻求新生面,是本书的要旨所在。本书在中日哀感文学方面涉猎广泛。中国文学方面,从古《易》到王国维,展示了振叶寻根的求索;日本文学方面,从《古事记》《源氏物语》到大江健三郎、村
北师大文艺学中心研究成果丛书之一。该书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放置于中国现代以来新的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来审视,追问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原因与文化渊源;勾勒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形成的学理逻辑与其所隐含的文化逻辑。对数十年来中国文学理论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出路给予批判性反思。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经典导读(1917-2017)》选取中国现代文学100年中100篇代表性作品,力图全景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面貌,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变迁的历史脉络。编选中,采用三大板块模式,即经典原作阅读提示延伸阅读模式,意欲将课堂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希望为非专业的现代文学爱好者搜集和阅读
本书包含论文14篇,内容涵盖先秦至清代著名作家、作品的考辨、分析和解读。其中既有如对清华简、敦煌文献、墓志文献等新文献的发掘和考察,亦有对集杜诗、《金瓶梅》等经典文学文本的深入解读。此外,本期所收两篇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异域相关学科的开展情况。全书内容丰富,论证细致,是较好的古代文学研究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