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围绕乡村振兴整体战略或具体工作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乡村振兴也成为近年媒体讨论、学术研究、各类会议和论坛的热门话题,并在实践中吸引了大量的项目、资金与行动投入,形成了一系列的典型或示范案例。然而,当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他们如何理解乡村振兴?他们对乡村振兴
作者将数字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数字乡村内容概述、体系构架、政策体系、发展现状、技术支撑、建设思路、平台建设、发展模式、乡村数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务、智慧绿色乡村等方面,剖析数字乡村,应用场景以及结合国外数字乡村发展的经验、探索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多角度诠释了数字乡村的内涵与
本书以河南省为例,从多维多尺度视角,实证研究欠发达农区不同地理环境下区域贫困差异、动态特征与格局演化、致贫与脱贫因素,以及县域贫困与粮食生产动态关系,并籍此进行农区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基于“三农”“四化”“五建设”理论内涵及发展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双百目标”为导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这部政策研究专著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命题,聚焦中国式农村现代化,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和实现路径。 ◎总体阐述了脱贫攻坚、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丛书”成果丛书的第五卷,是重大咨询项目课题“乡村振兴绿色环境发展战略研究”的总结。全书基于“乡村环境调查诊断与绿色发展模式研究”“乡村绿色环境发展战略与保障措施研究”“典型区域乡村绿色环境发展战略研究:海南为例进行验证评估”三个专题的研究报告,依据地理位置、资源
本书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历史土地利用重建研究为对象,从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等方面探讨历史土地利用研究的理论问题,集成利用多重资料和方法恢复并分析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和耕地的时空变化,深入探讨历史城市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城乡建设用地的重建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包含耕地、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水域等主要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下设的第四课题“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书中主要分析了我国乡村建设绿色规划与设计、乡村建设绿色建造与施工、乡村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现状,梳理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据此研判了我国乡村建设的
本书立足我国当前渔业科技现状与需求,以现代渔业科技创新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为出发点,从种质创制、病害防控、营养与饲料、池塘综合种养、陆基工厂化养殖、湖泊生态渔业、内陆盐碱水域增养殖、滩涂生态增养殖、浅海生态增养殖、深远海养殖、现代化海洋牧场、远洋渔业、冷链物流、水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加工等方面,在系统分析现代渔业技
这是一本全景式揭示乡村振兴方法论的案例书。通过为乡村“找魂”的项目案例,真实还原了大量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分歧,以“概念”“产业”“文化”等三个维度,为当下乡村的全面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对标、可复制、可研究的实操性样板。书中收录了十五个不同类型的乡村打造案例,极具可读性、趣味性和真实性,呈现了很多精准绝妙的战略定位、超
本书既是对“三农”问题几个“何”的提出,是对农民和乡土在历史、现实乃至未来所占分量的探询和思考,更是对农民群体的一种情感的深沉表达,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三农”的关注,对乡土的共鸣,对农民的共情。几何之中,农民何谓,关注大国农民;乡村何处,聚焦振兴中的乡村;疫中何想,感悟艰难时刻的“三农”之重;农思何语,展现热点中的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