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简,西汉时期,凉州出土的简牍,武威汉简统称凉州汉简,时间是西汉到新朝王莽时期。包括《仪礼》简、凉州王杖诏令简和凉州医药简牍等。《仪礼》简1959年出土于甘肃凉州磨嘴子6号汉墓。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仪礼》简分三种:甲本木简398枚,每枚长55.5-56厘米,宽0.75厘米,包括《士相见》
本书是姜夔为传为王献之《保母志》书写的跋文,阐述了他认为《保母志》是王献之所书的观点。该作用笔精到,典雅俊润,不随时俗,清新脱俗,被认为是姜夔书法的代表作。
本书在普及书法专业准确临荤中观察、临写的门道,以准确临摹的方式深入经典,在技法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训练。编著的目的在于引导书法修习者深入一帖,对笔形、笔法、字形、字势及章法作细致深入的剖析与讲解,在一帖或一家的书法形式技法与审美效果方面取得切实而明确的提升和进步。编撰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总论一帖的书法艺术特色与临习指要,其
本书在普及书法专业准确临荤中观察、临写的门道,以准确临葦的方式深入经典,在技法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训练。编著的目的在于引导书法修习者深入一帖,对笔形、笔法、字形、字势及章法作细致深入的剖析与讲解,在一帖或一家的书法形式技法与审美效果方面取得切实而明确的提升和进步。编撰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总论一帖的书法艺术特色与临习指要,其
本书开唐楷之先河,诸多点画立唐楷之楷模。此碑笔法方笔中掺入圆笔,笔画之间出现牵丝映带,点画流动,有行书笔意。字法稳健,收放有度。
本书主要内容为崔嘉宝书写《书谱》,原卷为50米,虽为草书,但把章草的笔法融在其中。辅以文章《月出天涯星列河汉》。
《元桢墓志铭》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它的碑刻文字古拙雄奇,饱含着生机和力量。用笔大起大落,且多变化;结体中间紧密,外部舒展,既严谨又潇洒;布局井然有序,气韵浑然一体。
《元羽墓志铭》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2003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墓石字体优美,刻工精细,凝练端整,其笔画方折峻厉,而亦参用圆笔,直画收笔多做悬针形,苍劲不足张猛龙碑而凝练端整足以并驾,具有北朝粗犷之风。
北魏《元怀墓志铭》,无首题。青石质,共十六行,满行二十字。志石完好,字迹清晰,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该志笔法秀劲圆润,字法宽博端庄,章法疏朗有致。特别是端庄而灵动的意态,使其成为魏楷中之佼佼者。
《司马悦墓志》存于孟县文化馆。该志刻于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二月十五日,首题“魏故持节督豫州诸军事讨虏将军渔阳县开国子豫州剌史司马悦墓志”,为北魏墓志书法鼎盛时期的作品。观之俊逸拙雅、工整精美,字藏雄峻之风,满纸浩然正气,是学习北魏楷书的绝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