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十九种校释》,汇集整理了上海博物馆藏楚墓竹书中的19篇重要出土文献,是古文字、古文献学界研究这批重要出土典籍的新成果,不论是对于文字考释,还是文献考订,甚至是先秦儒家思想史,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篇文献分别为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缁衣》、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民之父母》、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子羔》、上
本书选取95年以来山西发现的与西阴文化相关的代表器物200余件,分为源、本、流三个篇章,梳理西阴文化的兴起、发展与流向,展现华夏之根、最早中国、华山玫瑰、江河分流的西阴文明特质,揭示作为西阴文化发源地的晋南在中国史前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对弘扬中国考古学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选取山西各时期、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百余件文物,以物说史,展现了山西文化特色、中华文明魅力。
本书是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三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开了诸如楼兰、尼雅等古国的神秘面纱,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
本书属于《丝路物语》书系第五辑,由贺兰山岩画研究专家主笔,以岩画为原点,以古老的中华文明为延展空间,将人类文明之光一收录纸上,可谓是一本系统、深度的贺兰山岩画打卡指南。作品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解读,既通俗又严谨的文字诉说岩画的前世今生,并有大量的知识延伸,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味蕾,与当前的历史文化时代潮流互成表里。便携
采用朴素流畅的文字,结合精美的彩图,从耀州窑的历史营建、历史背景、烧造技艺、经典器物、青瓷艺术等多个角度,讲述耀州窑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本书集自丁敬、高凤翰至赵之谦、释达受等二十八个浙派印人画像勒石,一人一像,像后刻小传,皆据名家手书上石,嵌于仰贤亭壁。前有吴昌硕题字,吴隐作序,末附朱景彝跋,为研究西泠印社之重要史料。现在予以重版,将名家手书释出,并保留各自的画像,同时增附各个篆刻家的印章代表作品于后,方便读者对他们的篆刻艺术有一个为直观的了解。
武威匾额述略
本书主要从巴蜀古史新证、古代西南夷的内涵变迁与族群迁徙、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政治与贸易、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与研究四个方面对古代巴蜀的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开展深入研究。书稿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着重探讨学术史野下巴蜀古史重建与新证、考古新发现视野下的巴蜀古史演进、秦汉时期“西南夷”“西夷”“南夷”的内涵变迁、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学术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成都平原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的考古材料,重点为青铜时代。选定成都平原进行研究,是因为它所处的四川盆地在地理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并远离其他文明中心,考察这样一个区域内的文明,对于我们理解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的产生、演进和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具有普遍的指示性意义。在成都平原出土的大量考古材料中,本书选取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