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的代表性剧种,历史悠久。其剧目、声腔、表演均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了传承艺术前辈的精品剧目,我们在数以百计的折子戏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剧目,如《琵琶上路》、《打猎回书》、《抢伞》、《拜月》等,编辑一套《湘剧教学剧目精选》。它包括了剧目内容、发展历史、声腔、调度、艺术特色等。本着对湘剧前辈艺术家表现风
本书从十六世纪初叶昆腔产时魏良辅等昆腔流派和梁辰鱼《浣纱记》写起,取演出视角述昆剧史,把昆剧萌芽后在传播、发展过程中的创作演出特点、影响、成就及期间的演变一一道来,具体显现家庭戏班与民间职业戏班的消长,辨析折子戏称雄时期与昆剧艺术体系形成之关系,强调伶工作为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劳绩及近代戏班辗转演出的贡献,特别写到文全福班
曲学(第五卷)
苏珊洛里?帕克斯于2002年凭借她的《强者/弱者》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成为美国戏剧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通过细读帕克斯的戏剧作品,本书选择了帕克主要的六部戏剧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历史剧(《第三世界中不可觉察的易变性》、《全世界最后一个黑人之死》),“红字戏剧”(《在血中》、《去他的A》),“林肯戏剧”(《美国戏剧》、
固本与开新是黄梅戏走向成熟、步入辉煌的重要原因,也是黄梅戏的优良传统。本书第一部分从现代化进程、非遗保护、“戏改”进程等角度并从理论上详述了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相关背景;第二部分探讨了黄梅戏的固本和开新及其二者之关系:固本和开新就是人们常说的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他们是黄梅戏发展壮大的两翼,任何一翼折断,都会直接威胁
杨扬戏剧作品集
本书是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推出的大型话剧文献汇编,收录民国时期(兼收清末)具有重要资料价值的话剧杂志161种,影印出版。编者在书前为每种杂志撰写了内容提要,介绍出版源流,方便读者利用。本书前言由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长、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田本相先生撰写,对中国现代话剧杂志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研究。这是一
《人艺往事》以一个从小在人艺大院长大的人艺子弟的视角讲述了一群热爱话剧、热爱生活的人艺老艺术家们的故事,不但展示了人艺老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揭示出人艺的风格以及其之所以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康海玲著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戏曲传播》从方言剧种的角度,对戏曲在东南亚的诸多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探讨,重点在于探讨戏曲在东南亚的社会文化功能、被放逐的生存危机和革新举措等。本书较多地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戏曲活动为例,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研究完成。
《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郑传寅卷)》收录作者郑传寅发表在《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汕头大学学报》、《戏剧艺术》、《戏曲艺术》、《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戏剧》、《江淮论坛》等刊物上的论文33篇,内容涵盖戏曲史、戏曲理论的诸多层面,如戏曲起源、戏曲何以晚出、戏曲何以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