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女性形象诗词精读(中法对照)》本教材为国际教育专业教材,选取四篇描写经典古代女性的著名诗词:《西施》《明妃曲》《木兰辞》《长恨歌》,本书作为一本国际教育专业教程,《西施》《明妃曲》《木兰辞》《长恨歌》是很著名的描写古典女性的诗词,对其进行法语翻译、解说,对其故事背景进行介绍,对其中出现的汉字进行解说、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丛书是齐沪扬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的系列成果,并入选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旨在构建并完善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的针对外国学生教育的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主要服务于一线汉语教师、研究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
本书主体部分与王力编《古代汉语》的一部分相当,节选《左传》《论语》《礼记》《庄子》《荀子》等古代经典片段,用音韵学、词源学的方法解释词义,多有新意。比如,根据愠是郁的阳声韵,提出人不知而不愠的愠应是郁闷的意思,而非过去所注解的恼怒。书前有《汉语语音知识》三十七讲,介绍中国古人的造词手段和汉语音理,以帮助读者理解汉语词族
本书以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为主线,贯穿选题、文献获取、文献阅读、论文撰写、送审、答辩等环节,主要侧重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全书共分10章,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科技文献资料的获取、科技文献阅读、科技论文基础知识、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般问题、科技论文的格式和撰写、科技期刊论文的发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送审和答辩、科技应用
本专著基于自建英汉公众演讲语料库,从语篇-语用、句法-语用、社会语言学等多维视角对英汉话语标记语开展深入对比研究,探讨各类话语标记语的语言分布特征及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同时对英汉个别标记语的句法特征、语篇-语用特征及其社会语言学特征进行多维视角对比探索。该研究首次将英汉话语标记语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引入独白语篇领域,多维视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
《古代字体论稿》是启功先生多年汉字字体研究的杰作,其在1964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学术地位日益重要,而这部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修订再版的。 启功先生以谦逊的治学态度,详细剖析了汉字字体的复杂演变过程,清
《中国文字学报》是由中国文字学会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术刊物,每年一辑。刊物一直遵循促进国内外文字学界学术交流,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的宗旨,为从事中国汉字研究的中外学者和专家搭建一个很好的互助和交流平台。本次为第十三辑,共收录26篇论文,作者既有李家浩、徐在国等著名古文字学者,也有很多学术新秀,内容则涉及甲骨卜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方不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时代风尚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而且在语言上也有明显差异,以至于学界认为当时存在南北两个通语。本书首次系统、明确地以“北朝汉语”为研究对象,总结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北朝汉语词汇研究可行性,全面调查梳理研究语料,系联和考辨出北朝汉语文献中的复音词,从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两
本书精选元明时期外国人学习汉语口语的教材,包括《老乞大》与《朴通事》。元代晚期刊行、明代初年修订的《老乞大》,讲述了几位高丽人前往北京卖马,路遇辽阳城王姓商人,一路结伴前行,住店吃饭、借宿买卖、讨价还价、购买物品,并告别回家的故事;同一时代的《朴通事》则如现在的外语教材一样,由结婚送礼、拜会他人、日常买卖、打情骂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