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四十年间的古今诗学随笔选粹,全书分为两卷:上卷“迷宫”,讨论古典诗歌,将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及诗学喻为一座瑰丽神奇的迷宫,里面遍布七宝楼台和暗道,如何从迷宫中获取无尽宝藏并成功走出迷宫,是所有中国诗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下卷“玄珠”,讨论的则是现当代诗歌,取意于《庄子》的象罔求珠传说,如何像象罔
本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辞典”的系列之一。全书分为作品原文、注释赏析以及附录三个部分。从《世说新语》中36部类中遴选文学韵味隽永悠长、文化意蕴深厚的篇目,让读者一览《世说新语》这部古典文学和思想文化名著的精华。赏析部分则在融通把握全书的前提下,配以简要的注释和深入浅出的赏析文字,通过文学解读与历史文化背景的阐释,让
本书旨在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广泛吸取古今中外文体学研究的成果,对六朝骈文进行历史描述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力争在总体把握的宏观视野之下,细致考察六朝时期各种文体的具体骈化进程和艺术得失,兼及对文学批评和文化思想的整体考察;借鉴和吸收语言学、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将对六朝骈文名家的知人论世与对骈文文体特征的研究结合起来,以
本书分为中国现代小说和中国当代小说两编,全书内容的章节安排主要以时间为经,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纬。在篇目的选择上,本书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涉及的主要小说家及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还包括当年引起较大反响或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作品(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主)。在具体内容安排上,每章包括作家简介、作品导读以及课后习题三部
诗与公众世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诗歌场域中常谈常新且至关重要的诗学话题,其嬗变轨迹与诗歌发展自身的脉络、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二者的关系一直处于错综复杂、变动不居的状态,每一种变动状态与路向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诗歌发展态势和诗歌风貌。新媒体的出现,使新诗与公众世界的关系发生了系列显著变化。本书从界定新媒体的
本书以十种诗歌主题为经,以百首经典作品为纬,一线贯穿初唐、盛唐和中晚唐诗歌发展,全面展示唐诗的艺术魅力,并以通俗的、文学性的语言来呈现唐代士俗生活的图景。全书共分十讲:宫怨(宫墙内的爱怨),咏物(秋日蝉声),田园(诗意栖居),山水(浓淡相宜),边塞(慷慨悲歌),送别(骊歌声声),爱情(朦胧的胜境),悼亡(真情独白),音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在这个诗的国度里,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到处都可以听到吟咏诗歌的声音。唐诗里充盈着青春活力和激情想象,弥漫着生命律动和昂扬力量。读唐诗如饮美酒,唇齿留香,令人沉醉。 本书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作者纵横千古、激情洋溢,以诗意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诗的国度,重温风雅
朱熹作为宋学之集大成者,他的《诗集传》是《诗经》宋学的代表作,亦是《诗经》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元明时期长期作为官学存在,其影响至今不绝。本书以《诗集传》与朱子《诗经》学思想为中心,考察了自南宋至元、明时期《诗经》研究者对朱熹《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基本状况,考察内容涵盖以上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学术思
书稿为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与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阶段性成果,宁夏“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成果。书稿围绕明清经典小说戏曲的编演和宁夏戏曲的编演展开,紧扣“戏”里与“戏”外的内容,即舞台表演方面和经典小说、剧目改编等,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小说戏曲为主展开论述:一是从小视角切入,论析明清小说情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专著受2020年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不仅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海外更是影响颇大,受到了海外汉学界盛赞,被认为是一部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等人作品相提并论的世界文学杰作。然而比较可惜的是,国内对国外《儒林外史》研究的关注较少。鉴于此,本书以英语世界的《儒林外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