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系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中的一本。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起源于《莱茵报》时期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困惑。本书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的缘起、思想资源、主要内容和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西方哲学史(图文版)》以哲学家张世英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史》卷中为“西方哲学史”撰写的条目为文本基础,提取重要内容配以阐释性条目及相关延展内容,同时辅以丰富图片别致编排。《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西方哲学史(图文版)》有条不紊的对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逐一介绍。
《康德尊严思想研究》是国内目前在康德尊严思想研究方面做得很好的著述之一。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哲学承担着“蓄水池”的角色。同样,在尊严概念的发展历程中,康德的尊严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在康德那里,罪犯和德性高尚的人平等地享有尊严,区别只在于罪犯由于自己的恶行使自己不配享有尊严,而德性高
《尼采哲思录》收录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尼采对人的局限性的思考可以为处于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思想界提供有益的借鉴。尼采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家的地方在于,他挑战了形而
《尼采在西方》以海德格尔的解读为起点,提供20世纪关于尼采研究三个方向的重要文献:1.施特劳斯学派的解读;2.后现代派的解读;3.其他学院式的解读。《尼采在西方》所选篇章大多来自西文书刊,少数来自如今已很难找到的我国十多年前的旧刊。本书初版于2002年,初版中的一些篇章已见于近年来陆续初版的译著,为免除重复,此次重订删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的一本,书稿以康德哲学中的“直观”为研究对象,从感性的直观、自发的直观、自由的直观、理智的直观四个方面,对康德哲学视域中的直观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弥补了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书稿结构合理,论证较为深入全面,资料占有丰富,尤其是引用了大量西方文献。
1763年问世的《致博蒙书》是反映“卢梭的宗教”的重要文献。文中那句“我是基督徒”,不仅带有显而易见的真诚,更是萨瓦代理本堂神父所建造的朴素然而坚实的神殿里的拱顶石。这不是什么情感流露或抒情活动:我们已然触及良知光照下的理性,自《论科学和文艺》直至《爱弥儿》所建立的哲学的核心。卢梭将这种基督宗教称为“人性的和社会的宗教
究竟哪些人物最能代表20世纪法国哲学和思想的形象?看当代法国最富代表性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给出他自己的回答。《小万神殿》作者阿兰·巴迪欧选择了20世纪业已离我们远去的十四位哲学家,这里面有作为阿兰·巴迪欧师长的拉康、康吉莱姆、卡瓦耶斯、萨特、伊波利特、阿尔都塞;也有与巴迪欧同时代的,开创了法国思想全新视野的福柯、德勒兹、
《哲学宣言》简介:上个世纪末,以利奥塔、德勒兹、德里达、拉库-拉巴特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宣布哲学,尤其是其本体论哲学业已终结。似乎在那一刻,我们仿佛进入到一个哲学死亡的时代。当代法国思想家巴迪欧则反其道而行之,将矛头指向了这种哲学终结论,他大声质问道:“哲学终结了吗?”不,永远不会终结!只要我
《想象(译文经典)》是一部有关想象的哲学史,也是影像的现象学的再现。萨特研究并创建了“影像存在的真正理论”,他的分析穿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重要体系,使之与现象学和胡塞尔的思想相契合。让-保罗·萨特的想象理论,为他的现象学存在论的重要依据打下了基础,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萨特及其思想,不可绕过《想象(译文经典)》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