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继中央1号文件之后,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基于上述背景,本书着重探讨了广西南宁、四川成都、浙江绍兴、云南保山、广东珠海、河北唐山、山西临汾、山东临沂、福建南平等十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总结其规划设计方案,探讨其产业
笔者系统地考察了珠三角地区和梅州市大埔县的历史文化村镇,并对其保存现状和保护措施进行研究,了解当地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构成因素,运用统计学、评价方法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建立历史文化村镇的评价体系。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重点论述以下几
本书探讨了区域研究与区划的方法,着重指出了建筑综合区划的目的、任务、作用和意义,并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的方法对中国乡村建筑进行了综合分区,旨在综合分析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建筑的影响的基础上,阐明乡村建筑的地域性特点,为因地制宜的乡村建筑创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书可作为科研院所区域规划、建筑区划、空间信
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我国乡村的发展、城乡制度影响下的乡村规划、基于现代农业的乡规划、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乡规划与村庄规划实践。 *篇首先对我国乡的发展和村庄的发展进行概述分析,包括发展特征及规划策略分析;第二篇着重探讨城乡制度影响下的乡村规划,包括农村宅基地与住房制度、集体土地制度和新型农村社区等社会热点问题
浙江省自实施“千万工程”以来,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成就了一批批富格、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样板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规划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先导和*领作用,总结与推广浙江省乡村规划的经验对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大有裨益。本书围绕乡村规划这一核心论题,
本书是作者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宜居村镇设施配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4)的基础上进行的梳理和总结。书稿对我国农村各类配套设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建设“宜居”型村镇的指标体系,并从实施层面提出了各种设施配置的标准和技术手段。
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通过设置公众参与制度,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提高公众对规划的接受性,促进城乡规划的公正性。但是近年来,我国公众对于城乡规划的争议事件却日渐增多。基于相关研究,公众参与制度的程序正义价值是促进行政过程程序正义,实现实质正义的必要条件。因此,《控规运行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设计研究:以上海为例》以
《生态乡村规划·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一书*章至第三章回顾了乡村的概念与乡村划分,提出了生态乡村规划的学科支撑与理论基础,简述了生态乡村规划及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乡村规划的方法和程序;第四章至第十章重点围绕生态乡村战略规划、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居民点布局与节地控制规划、景观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
侯庆丰、马金娥、高学勇编著的《甘肃省地震灾区农村恢复重建与农民生计问题研究》通过对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甘肃省武都区、文县、康县、西和县、两当县等地的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恢复重建方面的一手资料,通过分析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系统评估农户生产、生活恢复情况,汇总整理灾区农民的基本需求,总结恢复重建中的成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要求“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评估与动态修订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于2013年2月底正式发布实施。本书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体功能区规划专题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行业专题数据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