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八婺宋韵·金熠银辉——金华地区馆藏金银器精品展”图录,共分三个篇章,分别为“宴飨藏金”“盛妆流金”“礼佛为金”。书中汇集了浙江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浦江一百余件馆藏宋代金银器。其中,有从墓葬当中发掘的金银器,也有从窖藏、佛塔当中出土的金银器。立足于“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般闲事,旨在展示八婺大地宋代的生活场
本书解读了70余处巴丹吉林沙漠岩画遗迹,剖析了490多幅岩画,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对岩画遗产的研究及其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大足石刻,是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现存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题材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这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
本书选取秦始皇兵马俑为典型案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文物可以采取的虚拟复原技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本书重点讨论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针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刚体文物碎块确定三维数据模型,采取基于断裂面上多特征的碎块匹配方法,将相邻碎块进行匹配拼接,从而实现文物的虚拟
全书按照文物用途、材质、主题进行分类,精选62件故宫国宝文物,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同时穿插讲述同时期的国宝故事。一套书涵盖历史、国宝、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让读者透过这些文物,了解一个更全面的故宫,进而了解伟大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
108幅敦煌壁画彩塑摹绘,37座洞窟,12段历史与艺术的时空交集72例敦煌色搭配范式,以永恒的中国传统色彩,呈现千载敦煌与古典中国的美学历程 提起敦煌,唇齿间就自然碰撞出飞天与藻井、卷草与神鹿。作为美的极致,或许我们从未掌握解读敦煌的秘钥。 敦煌,本是由色彩构成的奇迹。暗红、灰青的底色堆叠闪亮的金青,玉白的色彩浮现于土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南京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垣营造史上的珍贵实物标本,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物证,是属于全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时值“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推进的关键期,南京作为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如何加大对南京城墙的研究力度,实现对其遗产价值的多元化阐释、精细
本书针对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需求,聚焦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系统梳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材料应用现状,以现有保护修复材料为分析评估对象,基于文物保护修复原则,依据保护修复工艺特点设计模拟实验,实验室测试其吸收率、渗透性、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模拟保护修复材料抵御环境侵蚀的作用机制,研究用于陶胎加固、彩绘加固、残片
本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涵盖了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岩画;中卷主要为翁牛特旗岩画;下卷主要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岩画。书中的图片、数据等内容均来自田野调查,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为研究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融合与
本报告为有关法门寺丝绸文物研究的系统专题报告,全面系统研究法门寺丝绸材质工艺研究成果,除织物组织工艺、装饰纹样、服饰形制的研究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法门寺丝绸蚕丝纤维及其附属的染料、捻金线、金箔贴饰等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为研究唐代纺织科技与纺织艺术的重要成果,为开展唐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佛教研究提供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