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对百年龙学的全方位立体把握为基础,集中力量对中国大陆百年龙学*重要的成果和问题予以探究。对百年龙学的总体把握,尽量还原其历史的本来面貌,全力呈现其不同的时代特点。对民国时期的龙学,本书发掘出刘咸炘这位在龙学上不为人知的重要人物,具有一定的填补学术空白之功。对20世纪大陆龙学的重要成就,则提出龙学三大家(王元化、詹
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
本书系钱穆先生唯一一部专门讨论中国文学问题的著作。书中除了从宏观上对中国文化、文字和文学等的关系、新旧文学、文学与神话的演变等问题进行讨论,对中国散文小品进行解读,还具体对九歌作者、韩柳交谊等问题进行分析。
本书收录了当代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贾平凹研究的代表性文章。本书将贾平凹的创作与研究放置在全球视野中,选取的研究文章多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写就的,其中不仅有对贾平凹创作文本的研究,也有对其整体性创作历程的梳理。
本书以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翻译为个案,以文化翻译为理论基础,探讨葛浩文中国文学英语翻译的特点、翻译策略与技巧和在文学系统外部的影响下其译作封面的文化因素,充分论证中国文学在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空间,进而解决中国文学到底应该如何“走出去”的问题。通过分析以莫言小说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现状,来厘清中国文学翻
本书以历史为线索,以专题为章目,选文兼顾经典性、前沿性以及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特色,分为“中国文学的传统”、“神话与历史”、“《诗》、《骚》与比兴”、“诸子与散文”、“赋家之心”、“文学的自觉”、“乐府与五言”、“唐音宋调”、“文与道”、“词别是一家”、“小说与戏曲”、“域外汉籍”、“文学与性别”十三章。旨在将学术研究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风起云涌、思想碰撞,构成了观念的历史;对这些观念的反思,将照亮中国文学批评的未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理论和批评建设的热潮,当时所倡导的文艺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使文艺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50年代的文艺争鸣,以及当时出现的一些关于“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与丝路文化》内容分为唐代文学研究、河陇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三个专题。集中探讨唐代文学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丝路文化背景下唐代文学发展的多元化特征,展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交流古代文学学术问题及教育教学经验。其中既有专家教授的研究,也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探讨。本论文集在中国古代文学研
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总是时刻面临着来自非文明要素的挑战。换言之,一部人类文明史也即是一部企图通过寻求理性或科学能力以应对生活或者说支配环境之雄心彰显的历史。说得直白些,就是如何确认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之间“我思我在”的命题。就人文的不确定性而言,在当下,她尤其需要作为孪生姊妹并自以为是的科学的理解。本来,没有人文的不确定性
本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集刊,每年2期,每期20-24篇文章,已出28辑。自27辑开始由我社出版。本刊刊发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言文学论著。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刊关注学术前沿的精品成果,注重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或原始性资料,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