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白庚胜先生对纳西族民间流传的短歌、谚语、谜语进行收集、翻译、整理而成,其中不仅收录了纳西族生产歌、生活歌、情歌、习俗歌、新民歌等55首民间短歌,还收录了大量纳西族民间谚语、谜语。从总体上看,这些民间诗歌、谚语、谜语不讲究艺术雕琢和浮华的辞藻,文字朴素,出于自然,发自性情,反映了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迸发出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国原创绘本概述、中国原创绘本的构成要素、中国原创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国原创绘本的讲读、中国原创绘本在幼儿园的应用、中国原创绘本的推广,共六章。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原创绘本概念、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历史等。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中,中国古典戏剧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汤显祖戏剧的海外传播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海外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汤显祖戏剧英译的海外传播》运用大众传播学和跨文化传播学方法,以既有的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研究并揭示了汤显祖戏剧英译传播的传
戏曲是俗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其通俗的形式和内容在社会民间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对戏曲与俗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如戏曲的俗文学特色、戏曲与其他俗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等等。本书以集刊论文的形式对戏曲与俗文学之间关系进行了探
本书从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白、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六个方面讲解对联的写作规则;再从修辞角度,讲述对联的写作技巧;从使用的角度,讲述对联的广泛用途。
本书是一部关于当代农村现代化叙事的文学理论著作。内容分四章,前有绪论,后有结语。绪论对当代农村叙事的现代化内涵做了阐述;前三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维度研究农村合作化、农村经济改革和农村城市化小说的现代化特征,第四章以赵树理、贾平凹、阎连科、张炜等的创作为个案,呈现农村现代化的复杂性;结语对当代农村现代化叙事予以反思。
本书研究辛弃疾词产生的创作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心路历程,揭示了辛词接受杜诗的轨迹,将杜甫诗与辛弃疾词的创作风貌概括为“沉郁顿挫”。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人物群像》收录《怜香惜玉的花花公子--贾宝玉》《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还宝玉的前世浇灌之情》《人生赢家是探春》等四十一篇文章,分析《红楼梦》人物性格和形象。下编《艺术宫殿》收录《〈红楼梦〉主要人物大结局》《〈红楼梦〉人名大解密》《贾府为什么会衰败?》《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等十一篇文章,重点分析
本书共分为16章,分别论及报告文学由新闻文学到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作为国际性写作方式、非虚构写作的逻辑与伦理、21世纪初年报告文学的观察、时代报告的主旋律与异质性、历史非虚构的景深与光影、亦刚也柔的巾帼姿式、史诗与史诗的深情对话、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史记”、近五年报告文学的内存与意涵及五位报告文学代表性作家的创作和作品评
本书为第十七辑,本辑分“现代诗学”“比较诗学”“格律体新诗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等,主要就现当代诗歌、诗人、诗歌发展动态以及现当代研究者们对其的研究成果的拓展,主要研究诗人个人生活、历史事实、文学传统与文学创作、文学创新质检的关系研究,文学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