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原名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合称为《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内容简介,笔者在《图解伤寒论》一书中已有说明,因此不再赘述。“金匮”的含义。是因古人习惯将贵重的物品放在“金匮”中贮存,“金匮”即表示极为珍贵的意思:“要略”两字,顾名思义。则是指简明扼要的意思。由此可以
高宗乾封元年至弘道元年(公元666—683年)之间,我国著名医家杨上善奉敕类编并注释《灵枢》、《素问》,撰为《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自唐逮宋数百年间,《太素》与《灵枢》、《素问》并列医林,成为中医学界的必读范本。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古医书,《太素》即为重要校本之一。本次点校,以日本国宝仁和寺原抄《太素》本为蓝本,以多种《太
本书为满足具备一定中医理论知识的自学者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的需要而编写。其共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为全书的概括性论述,阐述《伤寒论》成书的历史背景,学术渊源,学术沿革,学术体系及学术观点。“各论”共列八章,自“辨太阳病脉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为本书的主体。书后附有方剂索引、条文索引与参
《中医学基础解读》是中医药学专业工作人员必读之书,也是爱好中医药学的各界人士需读之书。对于每一位学习中医学的人员来说,也是一本人门之书。本书从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角度,阐述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等基础知识。另外,还以重点难点提示、历代名家名言及例题等形式,加深、强化章节内容。其目的在于学习者能够从多个方
《灵枢经》,简称《灵枢》。是现存*早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早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防病治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计有十二卷八十一篇,其体例基本是以问对形式,全面而系统地论述针具的形状,取穴的方法,针刺的原理,针刺的手法,针刺和四时的关系,针刺的适应证,针刺的禁
李可,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52年,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才识超绝,医术精湛,并自拟处方三十多首,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著有《
实测经络针灸疗法,全书约15万字,28幅插图,可谓文图并茂。分为三章。第一章绪论,论述本书的基本理论——经络辨证归经.详细介绍十四经脉的病候,以作针灸治疗的基础。对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所创立的三种经络生物物理测定法,分别予以叙述。实测经络针灸疗法如何操作是本章的重点。第二章十四经体表循行实测经脉线及其腧
李德新教授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学现代教育示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讲人,辽宁中医大学教授。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与周易等课程。在中医界享有盛誉。本书是
印会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曾任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5版的主编。他饱读各类中医经典,在学术上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本书是印老在20世纪70年代末给北京中医学院师资进修班学生授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书中绪论、王要介绍中医学基础的内容、特点及任务。*-四章及第七章主要从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与气血津液学说,经络
本书所载讲稿,大部分是根据凌耀星教授手稿整理;有一部分是根据其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教学讲座是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内经》的方法的讲稿;《内经》选讲是给本科生授课的《内经》讲稿;专题讲座是给高级医生培训班作专题讲座的讲稿,其内容也是围绕对《内经》理论的阐发与如何指导临床运用,其中虽有《难经》、脉学、藏象学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