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鉴是由国际知名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辑出版,由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组织相关会员单位的专业人士翻译成中文。本次年鉴客观阐述面你那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各地区武装冲突形势发展及其解决进程,联合国和相关地区组织采取的维和行动,以及具体重要影响的国家组织和军事几天的安全政策和军事策略的变化情况。次年鉴以其内容严肃、客观,
《首届中国研究生东盟论坛论文集》是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一东盟研究中心于2010年12月25日召开的“首届中国研究生东盟论坛”的参会论文的结集。是来参加会议的国内从事东南亚研究的在校硕士生、博士生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集包括的论题涉及到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显示了我国研究生对东南亚研究的丰富多彩的一面。从《
本书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主办的《国际关系研究》2011年第4辑。本季的研究主题是探讨近年来国际战略环境的急剧变迁对中国外交和对外关系产生的影响。作者们围绕如何准确把握战略环境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对中国对外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应如何有效地利用环境变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和大国和政策三个维度探讨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特征及其影响;下篇分析中东地区的核扩散问题,分别以伊朗、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为例,探讨中东地区和扩散的历史、特征、动因及未来走向。本书将中东核扩散案例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结合起来研究,探索国际安全防范机制与国际热点问题之间的联系
《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收集的论文是有关教授从向论坛提交的30多篇论文中评审筛选出来的。这些论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公共外交。有些论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公共外交现象,如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冲同学的论文《公共外交的模式新探——基于动机、手段和效果的划
本书分制造泡沫、破碎的梦两部分,内容包括:底格里斯河畔的凡尔赛宫、汽车前灯里的一头鹿、现在起你来负责、控制狂、这些人是谁等。
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去出版的一些相关资料集现在都难于查找,或者篇幅比较大不便于教学使用。为此,我们精选了这本资料集。它包括从17世纪中叶到1949年与中国近现代外交有关的主要文件。这些文件包括条约、谕旨、奏章、函电、声明、宣言和讲话等资料。由于时间跨度长、事件众多,而资料集的篇幅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
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本书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权利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 亨利·基辛格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
《国际政治关系系列教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比较系统地阐述了1648-1945年以来近现代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线索,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划分为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一战前的两极体系和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等几个阶段史论结合,对每个体系的基本内容、
张德广、杨文昌主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收录了多名资深外交官和专家的撰文,全方位审视了40年来中美发展的历程,展望了未来两国关系走向,为读者观察中美关系提供了不同视角。相信本书将对增进中美两国各界人士的交流与互相理解,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