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民生活质量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这座城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本研究基于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大型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实证数据,令人信服地展现出上海市民生活质量在40年时间里所经历的整体提高。本书在*章首先界定了研究上海市民生活质量变化所涉及的范围和指标。然后在第
大都市飞地治理一书,聚焦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背景下,大都市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聚居区这一新现象,旨在探索此类社区的治理。大都市飞地治理一书,结合广州市非洲人聚居区这一飞地案例,在全面呈现此类飞地的概况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广州此类飞地形成的机理机制的,并从飞地聚居区的族裔关系,二元平行社区,以及族裔经济的封闭性等多个维
本书是一本民族志研究佳作。作者于19972002年间在中国大连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多位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观察访谈,探讨了独生子女在一个过去历代习惯大家庭模式的社会中成长的情形与体验,考察了何种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力量塑造其成长经历,并分析了独生子女身份对于青少年的主体性、体验、渴盼所带来的影响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概论》是对老年话题及养老服务事业的整体概述,内容涵盖了当今社会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主要工作领域所需的基础知识,分为五个模块:老年人篇、老龄化篇、服务与管理篇、职业与创业篇和政策法规篇。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概论》以“任务”为引领,贯彻“理实一体化”理念对学习目标、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进行设计,力求将理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知识读本/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系列丛书》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老年宜居环境系列丛书”的一册。共十二章和一个附录,一章到第三章侧重政策理论介绍,对国际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理念框架,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介绍。第四章到第十二章分别涉及居住、出行、健康支持、生活服务等物质
为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各级老龄工作机构的政策研究水平,更好地为老龄工作委员会科学决策服务,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科学发展,全国老龄办组织了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集体创建事迹汇编活动。
《社会转型初期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动研究》以1982年以来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和课题组所组织的2010年七省区“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调查”、2015年五省市“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社会转型初期的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状态、时期变动和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本项研究既注重理论和方法探讨,又具实证特色,对家庭
《谢谢了,我的家》以家庭为同心圆和切入口,既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家的温情与亲切,又解读了家风厚德载物的深远意义。全书讲述了二十四个家庭的故事和家风文化:有的忠正,有的仁义,有的严谨,有的恬淡,有的纯朴……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基因——忠诚、仁义、宽厚、自律、勤勉、创新……
《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广义缺口问题研究/中国学者研究文库》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障广义缺口的概念,并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缺口值分别进行测算,综合得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广义缺口数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根本对策——实行低社会养老,并对其实行的可行性和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农村社区治理研究》对当下农村社区治理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研究涉及农村社区治理的19个领域,涵盖了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渊源、农村社区治理的时代背景、农村社区治理的学理界定、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的结构及其关系、农村社区治理客体的特殊性质、农村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农村社区治理型态的演进、农村社区治理的价值追求、治理现代化视界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