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年问世的《致博蒙书》是反映“卢梭的宗教”的重要文献。文中那句“我是基督徒”,不仅带有显而易见的真诚,更是萨瓦代理本堂神父所建造的朴素然而坚实的神殿里的拱顶石。这不是什么情感流露或抒情活动:我们已然触及良知光照下的理性,自《论科学和文艺》直至《爱弥儿》所建立的哲学的核心。卢梭将这种基督宗教称为“人性的和社会的宗教
究竟哪些人物最能代表20世纪法国哲学和思想的形象?看当代法国最富代表性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给出他自己的回答。《小万神殿》作者阿兰·巴迪欧选择了20世纪业已离我们远去的十四位哲学家,这里面有作为阿兰·巴迪欧师长的拉康、康吉莱姆、卡瓦耶斯、萨特、伊波利特、阿尔都塞;也有与巴迪欧同时代的,开创了法国思想全新视野的福柯、德勒兹、
《哲学宣言》简介:上个世纪末,以利奥塔、德勒兹、德里达、拉库-拉巴特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宣布哲学,尤其是其本体论哲学业已终结。似乎在那一刻,我们仿佛进入到一个哲学死亡的时代。当代法国思想家巴迪欧则反其道而行之,将矛头指向了这种哲学终结论,他大声质问道:“哲学终结了吗?”不,永远不会终结!只要我
《想象(译文经典)》是一部有关想象的哲学史,也是影像的现象学的再现。萨特研究并创建了“影像存在的真正理论”,他的分析穿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重要体系,使之与现象学和胡塞尔的思想相契合。让-保罗·萨特的想象理论,为他的现象学存在论的重要依据打下了基础,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萨特及其思想,不可绕过《想象(译文经典)》这本书。
本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这是一段少为人知却又趣味纷呈的旅程,充满了未可预期的人文和思想意趣。脚注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以为的那样一以贯之或者值得信赖;也并非是另一些历史学家所抵制的自负不凡、独裁专断的花招。脚注是由一个成分多样且又天才颖悟的人群创造出来的产物,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哲学家
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大地上,西方古典哲学翻译和研究呈现出令人兴奋的进展。不仅由于古典哲学本身的复兴,而且由于古典政治哲学、后期海德格尔研究、中西方哲学对话比较等等学科的层层推波助澜,古典西学几乎成了一个“显学”。古代哲学各个主要时期的经典原著基本上被全部翻译出来,柏拉图全集、亚里士多德全集的各种新翻译版本还在不断推
本书尝试以拉康理论为线索,对其在当代左翼思想中所激发的理论想象予以梳理分析,以期一方面能展示拉康精神分析学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影响效力,另一方面则能勘测出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语境中所能达至的深度和广度。
柏格森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思想在20世纪头20年在欧洲乃至整个思想世界获得了巨大名声和非常广泛的影响。20世纪末法国思想界又掀起了回到柏格森的热潮——这些是本著作写作的思想背景。本书《沉醉之路--变异的柏格森》将不是一本解释柏格森思想的著作,而是一部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性著作。本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3》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卢梭的研究。2012年卢梭诞辰300周年。卢梭不仅是法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而且也是最早以慧眼透视启蒙的悖论以及批判现代性的矛盾的思想巨人。本书从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与浪漫主义、卢梭与启蒙、卢梭与马克思等角度描画出极其不同的卢梭形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道德哲学研究--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之路》编著者冯川。本书对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伦理思想的解读、总结和评价,目的是探讨黑格尔伦理学的发生原因、逻辑体系、核心思想、对于伦理学的意义,及理论上的缺陷。本书的意义在于,通过历史解读和文本解读,以及与黑格尔自身体系和其他哲学家伦理思想的比较,运用黑格尔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