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笔记版本众多,流传改编情况极为复杂,《唐代笔记小说叙录》不仅从史源学的角度弄清各书的材料来源和编纂经过,更通过具体考辨揭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古籍校雠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书以《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御史台记》、《教坊记》、《封氏闻见记》等五十七部笔记小说为切入点,每部皆简单介绍其书名及异称,详叙著录与版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研究》以现存报刊能够见到原文且年份明确的522篇小说及类小说为切入点,在全面收集整理现存近代岭南报刊小说、小说理论及其与小说相关的广告、代理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岭南报刊小说从无到有,再到大部分报刊主要、固定栏目并专刊化的刊载历程。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出发,探讨了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中国诗话史》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对诗话这种独特的论诗体裁作宏观审视和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对中国诗话之源、诗话之名、流派、风格、演进规律、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做了全面的描述和评估,从而梳理出诗话的演进轨迹和发展流程。本书凡八卷,分别以总论宋诗话金元诗话明诗话清诗话近代诗话现代诗话诗话之整理研究为序,从诗话的本身着手,从全部创
《红楼梦》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研究
《散文中的心事》为著名评论家谢有顺的学术专著。本书分为散文的写法散文的神态艺术实现的方式记忆书写的伦理散文背后的人话语的精神基座六章,从对散文作家作品的专题论说出发,梳理散文的理论体系与思潮脉络。
民国时期著名评书艺人、报人勋荩臣于19091925年以白话形式在北京各大报纸连载《聊斋志异》,如《北京新报》《群强报》等,是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聊斋志异》白话传播活动。整理者雅芳历二十余年,整理勋荩臣全部现存白话评讲《聊斋志异》文字。本次选编其中部分出版,以飨学界。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对唐宋词进行专题研究,具体包括:论唐宋词的着色艺术;论唐宋词中无声境界的审美意蕴;论唐宋词中的戏剧冲突;论唐宋词的感官主义倾向;论宋词中笑的情感内蕴及其诗意提升;唐宋词中的表情书写及其审美指向;唐宋词中的疾病书写及其审美心理隐喻;词时间书写的文化蕴涵与审美心理考察;宋词历史书写的多维视域与文化心理考察;
本书为松江六史的第二种,依托松江地区历史上积蕴丰富的诗歌资源,在广泛收集、阅读、分析诗歌文献的基础上,按照时代次序和发展情况,以绪论提纲挈领,正文分为六章探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两宋、元代至明初、明代中晚期、明末清初、清代至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松江地区诗歌的发展状况、代表性诗人或诗歌创作群体、著名诗篇赏析,注意结合具体的历
《细品红楼小人物》为田崇雪教授打磨多年而厚积薄发的研究《红楼梦》边缘人物的优秀之作,围绕19位边缘人物,以小人物视角观红楼世界,映射自身情感经历及个体命运,娓娓道来,足见真章,还整部《红楼梦》以诗之气质、情之真挚、灵之感悟,气韵生动而贯穿始终,是一本难得的另辟蹊径的红学佳作。 本书兼具讲稿性质,对话感、亲和感尤为显著,
唐代乐府一词范围含混,学界至今尚未厘清。《唐代乐府诗体研究》选取唐人旧题乐府和新题乐府,将其视作乐府诗体,从文体学的角度予以探究,认为它导源于魏晋之乖调,在南北朝辞乐疏离的进程中得以发展,至唐代蔚为大国,但绝大部分不再入乐演唱,属于拟歌辞或准歌辞。唐人创作乐府诗采用拟效方式,既继承前代程式,又加以己才己意,使乐府诗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