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建系以来人才辈出,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他们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辑录了这些名师之学术成果,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其中,古代文学、文献研究,包括詹安泰:《中国文学上的倚声问题》、王季思:《<桃花扇>前言》、董每戡:《说戏文
本书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而撰。中国语言文学系与中山大学同龄,2024年建系已经一百年。百年来中文学科发展薪火相传,代有传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作为国内一流学科,积累的丰厚的历史,成果卓著,影响深远。总结学科历史,是为了新时代学科的新发展。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民俗学学科史、古文字学学
组织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在近现代中国被赋予新的意涵,在政党政治、社会革命、经济建设等重大议题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1943年,毛泽东在劳动英雄大会上发表的《组织起来》讲话,为农业生产领域的组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并预示着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在194019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劳动英雄转化为组织者,经由典型示范思想教育和动
2023年,中国文联聘任王巍、刘尚希、夏学平、张维为、杨凤城等5位在考古、经济、网络、政治、党史等学科领域,王杰、孙媛媛、宋修见、张尧、李舫、李凤亮、陈建忠、肖向荣、金浩、屈健、易继明、杨俊蕾、胡智锋、胡疆锋、郝戎、鲁太光等16位在各艺术门类专业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为首批特聘专家和特约研究员。这是中国文联深入
唐代科举与文学(中华学术·有道)
宋朝名臣邓肃(10911132),字志宏,号栟榈,沙县八都邓墩人。本书通过对其著述《栟榈文集》25卷共380篇诗文进行进行点校、注释、译文,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并理解其诗文的深刻内涵。同时在书后附录相关研究者的几篇论文,有助于全面了解邓肃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轨迹,有利于传承和发扬邓肃爱国忧民、刚正不阿、为政清廉、忠孝两全的崇
文学家何其芳曾这样描绘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情形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知识青年之所以怀揣梦想、克服艰险,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是因为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能够拯救中国。在这一信念的背后,是左翼进步思想对青年的浸润和影响。应该看到,在国民党治下,左翼进
《杜牧集》分为诗选文选二个部分,全书以文体分类编排,先诗后文,诗歌先古体后律体。诗歌的选择大体兼顾内容、题材、体裁、风格诸方共选一百六十二题;文章选择兼顾赋、传、论、记、序、书等不同文体,共选十二篇。对疑难字加以注释注音,并附之以点评。杜牧诸诗中,尤其是怀古诗、咏史诗,最为新颖卓异。读之不仅可以了解杜牧的经典文学作品,
《韩愈集》分为近体诗选古体诗选文选三个部分,对疑难字加以注释注音,并附之以点评。作为中唐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吸取古文和骈文的经验,把古文的自由体式与骈文的文学自觉意识结合起来,创造了文学散文的结构范型,为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楷模。语言运用得心应手,用典纯熟自然,读之不仅可以了解韩愈的经典文学作品,更可感韩愈的文学
《杜甫集》精选杜甫诗歌一百余首,篇目以编年为序,注释力求简明精当,在易有歧义之处,便于读者更好理解诗意。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被尊为诗圣,诗被创作诗史。他变先前诗歌以抒情为主转而为以叙事为主,变先前诗歌歌唱理想而描写实际人生。经历了安史之乱,杜甫真实记录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