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是作者多年来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研习和探索成果。书中指出,面临近代大□□之时,中国人在追求□□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遭遇了诸多挫折。其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开眼看世界,翻译西书以了解欧美国家富强之道,尤其是京师同文馆出版的《富国策》传播广泛、影响较大。此外,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的《续富国策》,近代学界对亚当·斯密的纪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甲午战争概述、甲午战争的后果及其影响、午战败的原因解析、甲午战争对民族复兴的借鉴与启示。
本书论述一个清史研究领域的问题,即秘密为什么之于“秘密会社”重要?有学者认为秘密像血缘,捆绑住参与者。本书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秘密与血缘有所分别,血缘不会因为扩散而冲淡,反之,秘密则随着扩散,越不秘密。因此,本书认为秘密会社不在于真正有多少秘密,而在于秘密的传播本身才是秘密会社生存的标签。
《马嘉理事件史料汇编》充分收集整理当前所见相关档案、正史、实录、方志如《清史稿》《东华续录》《清史纪事本末》《清续文献通考》以及云南、永昌府、腾越厅相关方志记载等,文集、笔记如《清经世文续编》《李文忠公奏稿》《岑襄勤公年谱》等,马嘉理本人及西人相关撰述如《马嘉理行记》《从曼德勒到腾越州》《探路日记》等,重视口述史料、事
本书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报刊资料选编》所收19种中文报刊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当时5种影响较大的国内时政类中文报刊,收录其中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相关内容,形成《续编》作为补充,包括《大汉报》《湖北官报》《临时政府公报》《民报》《盛京时报》等。本书所收资料形式,包括专电、通电、奏折、上谕、内阁文书、通告、新闻、评论、照片、图片等
本书中的民国清史学,是指1912年至1949年间的学术组织和学者,研究清朝历史、编纂清史的活动。书中以民国时期清史学为考察对象,将其放置于近代史学转型的背景之下进行考量。这一时期的清史学,虽然并非显学,但是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下中国史学的特征一不同的历史观交相辉映、新材料与新方法层出、多样性的编撰体例、新的研究内
本书分“近代人物研究”“辛亥革命研究”“近代政治与中外关系研究”“近代经济与企业研究”“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五个栏目,内容包括: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唔;陈宝琛的近代化思想与事业;严复与自由主义及民族主义;辛亥革命与赵风昌;孙中山思想的传承与独创;经元善之身世与思想及其上书保皇招祸经过;辛亥革命前后的孙中山与俄国革
本书是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的回忆实录,围绕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描写了一个西方人视角下的近代中国。全书以时间为轴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大清王朝的垂死挣扎(18981912);帝制的终结(19121924);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到去往奉天之前的生活(19241931)。 在这本书中,庄士敦不仅描写了末代皇帝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
本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太平天国丰富生动的历史脉络,并从文化裂变的角度研究其兴亡的历史规律,充分利用国外最新的太平天国历史研究成果,澄清史料的真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研究视野。与此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太平天国的文化与中国近代史的关联,并仔细归纳了二者之间的影响
本书以武汉大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教程为基础而编写,全书为便于学生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认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作者结合相关的教学要求,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准确阐述教材的基本观点,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学规律,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情况,编写了这本课程学习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