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称“协日乌素”便是西医称谓的“免疫系统”疾病。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蒙医以“协日乌素”的理论和方法治疗“免疫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本书共有协日乌素病的概念,协日乌素病的治疗特征,协日乌素病的特征,协日乌素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协日乌素病的病例,治疗协日乌素病的药剂等六章内容组成,由作者总结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即治疗“协日乌
蒙医博特黑病是现代医学称谓的肿瘤病,是难治性致命性的、由许多因素形成的复杂性疾病。蒙医对此病的治疗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蒙医的治疗方法对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独特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书由六章组成,主要介绍博特黑病的概念,博特黑病的特点,博特黑病的治疗特征,博特黑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博特黑病的病例,治
本书是在作者长期从事民族医药研究与应用工作的基础上,以壮瑶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并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搜集整理了近100多种壮瑶药,运用现代彩色摄影与显微照相技术,对每一种壮瑶药均拍摄"了原植物彩色照片、药材彩色照片、组织显微照片及薄层色谱照片,详细介绍了药材的中文名、壮名、瑶名、别名、植物来源、植物形态、采收
本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蒙医古籍文献和传统方剂以及名老蒙医秘方、验方等1万余条,字数280万字,既有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方剂,又有祛除疑难重症的方药。所选方剂均为临床验证了的验方,疗效确切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每条方剂包括“方剂名”、“别名”、“方剂来源”、“处方组成”、“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本书是《蒙药学家罗布桑学术著作大成》丛书分册之一。主要介绍了药物识别方法,将药物识别法分成珍宝土石类药物的识别、木本类药物的识别、草本类药物的识别、盐类和灰剂类药物的识别四大部分进行论述,并加注了蒙古文、中文、拉丁文药名索引。作者罗布桑曾任内蒙古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主任。他是首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
本书是《蒙药学家罗布桑学术著作大成》丛书之分册。《蒙药志》共3卷,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蒙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蒙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概况及蒙药的采集、炮制、加工、干燥、贮藏等常识。同时对每种药物的蒙古文名、中文名、拉丁名、藏名、别名、生物学特征、产地、分布、采制、品质鉴别、显微特征、药材鉴别、性味、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
本分册内容涵盖了蒙药经典诠释、蒙药现代研究、药用植物、蒙药材标准、药理、炮制、鉴定、本草研究等领域。该书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填补了国际蒙药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的问世,必将促进21世纪蒙药学的发展和繁荣,推动蒙医药事业的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进程。作者罗布桑曾任内蒙古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是《蒙药学家罗布桑学术著作大成》分册之一。本分册论述了蒙药研究的发展和现状,蒙药的产地、采集、入药部分、加工、贮藏、炮制,以及蒙药的性、味、效、禁忌、用法、用量等。重点介绍了常用379种单味药(植物、矿物、动物),同时还附有蒙古文、汉文、拉丁文药名索引。作者罗布桑曾任内蒙古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
本书是被誉为藏医学百科全书的重要医典。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丛书编委会团队在收集整理藏医药古籍文献过程中,已累计收集到二十多种版本的《四部医典》,其中被收录为《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70卷)的宗嘎版《四部医典》存世年代久远,已成为孤本。此版本面世不久,很多藏医药学者
本书内容讲述:历史上,有诸多藏医药大家曾担任校勘并刻制过不同版本的《四部医典》。据不完全统计,先后由元代的北京版《四部医典》,通篇注释,别具特色。后记中还记载了本版校勘的详细过程,根据记载,该版式由一位蒙古藏医学者对布达拉宫版《四部医典》进行校对过后堪制而成。北京版《四部医典》的面世,将成为我国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