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浓缩了56个民族紧密团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有人类以来,任何一个国家,
1931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饱受摧残的14年,也是中华儿女英勇抗争的14年。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的勇士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率先展开了誓死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局部抗战。他们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用鲜血和生命为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援。《红旗热血黑土—
本书内容包括:临危受命夙夜忧叹;江湖愈老胆子愈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破釜沉舟锐意改革;荣辱得失身外之事等。
长篇纪实文学《剑光——中国警务辅助实录》由女作家蓝鸿所著,作者以昆山市治安辅助队伍为大背景,走进昆山各区镇派出所治安辅助中队,先后采访了奋战在治安辅助一线的近百名治安辅助队员,收集了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采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一支公安机关不可或缺的治安辅助队伍,用精彩的事例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了辅警队员们的欢笑和泪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和自信,不能仅看其GDP总量是多少,外汇储备世界排名第几,其中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无论走到哪里,遭遇灾祸或事故时,都能得到自己国家政府积极有力的保护。如果说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个历史奇迹,2011年中国政府组织的利比亚侨民大撤离绝对值得历史铭记。利比亚内战枪炮四起,战火延绵,流
本书记录了2011年中国政府组织利比亚侨民大撤离的内幕。
《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2000-2011)》以年份为脉络,精选新世纪以来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从2000年到2011年,一年一本,共12本。每本书精编约25万字优秀纪实文学文本,并配以约40幅新华社珍贵图片,全景式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发展成就。不同于常见的纪
熊光炯创作的《心远--一个教育世家的百年沧桑》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结合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心远--一个教育世家的百年沧桑》抒写了江西南昌冈上乡月池村熊氏家族百年树人的艰苦历程,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选取了一个断面去观察传媒人的理想与现实。并试图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理想是不是骗子?《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不是励志读物,胜似励志读物。书中这12位传媒大腕曾经是《南方都市报》的开创者、践行者、参与者,怀揣着类似的梦想,为富有理想主义气质的新闻事业并肩前行过。早已誉满江湖的他们,在大学校园、机关单位、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本书根据作者青年时代的一段特殊经历,描写了在迥异于正常人生活环境下的人的命运和心理状态。此外,还回忆了其父亲严独鹤晚年的生活以及父亲文友的旧事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