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综述、正文和附录三部分。正文部分包含四章,分别以区域特点为依据进行分类排序,其中第一章为杭州地区石窟造像病害调查,以杭州西湖北山、杭州西湖南山和杭州余杭、临安、富阳、桐庐、建德石窟造像为顺序编排;第二章为台州、温州地区石窟造像病害调查,以台州地区、温州地区石窟造像为顺序编排;第三章为绍兴、宁波、舟山地区石窟造像
本书共分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文以治国”,通过展示宋代文人文房用具,还原宋代科举教育、礼乐文治。第二单元“武能安邦”。通过对宋辽金元冷热兵器的展示,还原当时宋与北方辽金真实的军事态势,以及大宋军人们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精神。第三单元“都市繁华”。通过瓷器、金银器等各类丰富的杂项文物,展示宋代,特别是南宋临安“市列珠玑,户
本书为明代民窑青花瓷纹饰的大众人文读物,该书简要介绍了明代民窑青花瓷生产的历史背景,以及各时期民窑青花瓷纹饰的艺术特色,作者从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专题展示研究,结合大量的实物图片分析,用通俗易懂、流畅自然的语言,深度解析明代民窑青花瓷纹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寓意,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民窑青花瓷纹饰所表达的人文内涵。书稿分
本书是《真实与方法--中国音乐考古学导读》的续编。近十几年来,中国音乐考古学成为音乐史学中学科意识最强、发展速度最快、对音乐史学乃至音乐学推动最大、影响最广的学科之一。本书从器物发掘、研究成果、学科理论方法、国外研究等维度出发,一方面整合近十年来中国音乐考古学的优秀成果,将该学科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
本书内容讲述: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
本书为浙江省博物馆《金石书画》第六期特展图录,收录先秦至五代81种珍稀善本碑帖,其中含有刻帖6种,均为首次面世。稀见善本如宋本3种《北宋拓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南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唐皇甫诞碑册》,初拓本《初拓东汉裴岑纪功碑》《初拓北魏鞠彦云墓志册》等,和经黄易、端方、戚叔玉、杨守敬、梁鼎芬、李葆恂、金蓉镜等人
本书除自序外,分四编内容:第一编“简帛与诗乐”主要利用简帛文献探讨上古诗乐问题,如南乐源流及与大舜古乐的关系;安大简《诗经》“六风”为子夏在魏国西河讲学,为魏文侯制礼作乐所作《诗抄》。第二编“简帛与楚辞”探讨战国楚历与屈原生年的推算问题、秦汉隶变与屈赋二十五篇问题。第三编“简帛与子学”探索孔子早年观周问题。第四编“简帛
本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为调查背景及项目组织情况、文物保存状况及分析、文物保存环境调查结果分析、文物保护修复能力调查分析、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情况及分析、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情况、“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绩、现状与建议。
本书是一本赣州城墙铭文砖图集。全书约12万文字,文中插入530张赣州城墙铭文砖拓片照片。这些带有铭文的城墙砖,犹如一部历史的巨著,记载着古代赣州城的维修情况和兴衰嬗变。1992年,赣州市博物馆对古城墙东段(从八境台东河大桥段)进行专题调查测绘、拓片,将被包在东段防洪墙里面的铭文城墙全部拓印保护下来。本书将赣州市博物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