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论评系列成为诉讼法学前沿研究和学术探讨的重镇。本书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唐力教授主编。全书尽数囊入前沿探讨、司法调研、审判实务、纠纷解决、域外司法等内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笔迹鉴定作为一项专门研究领域,自问世起,即在探求某一笔迹系何人所书写这一问题,其核心是借助笔迹这一特征反映体来实现对书写人的同一认定。 借此,沈臻懿*的《笔迹鉴定视域中的同一认定研究》即聚焦于笔迹鉴定乃至整个司法鉴定领域内的核心基础——同一认定,在对其理论予以积*探索、释解的基础上,亦注重对其鉴定实践的梳理以及问题意
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西方社会福利政策产生、发展的历史,通过反思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深入分析这些社会福利政策的思想根源及其缺陷,从而指出每个人生而具有两种自然权利,一是对个人自身的权利,一是对自然资源的权利,而对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是公民福利权利或者说国家福利政策的客观事实基础,依据这一观点,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福利政策框
本书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办,分为论文、案例演习、译文、书评等板块,主要为宪法、行政法方向的研究内容。
本书以国家政策目标如何转换为反垄断法为主题,明确该转换过程的主导机制,并依此来观照价值目标与反垄断法之间正在发生的互动。从法制化的表象出发,分析法制化所面临的难题,并以解决这些难题为导向,逐次解读哈贝马斯、托依布纳、赞博尼等关于法制化的论述,探究法制化的内涵、构成与核心问题。分析独立的竞争法律问题如何从社会中被抽取出来
本书以英美法、德国法之比较法为视野,对民法基础理论与学说展开讨论。德国法与英美法部分,着重探讨物权合意、善意第三人、登记公信力等制度,阐述了英美法与德国法在保护交易第三人制度构架上的差异。民法学说批判与建构部分,着重探讨民法的诚信人人像、民法内部体系的构造、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等基础理论问题。本
在股东代表诉讼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公司处于一种事实上的核心地位。既是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构建股东代表诉讼利益平衡机制的中心环节。公司在诉讼中的角色既复杂又尴尬,它可能是诉讼的*大受益者,也可能是*大的利益受损者。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公司在诉讼中的作用,使之能够对股东代表诉讼程序的启动与进程、对诉
本书作者玛努爱拉﹒迪罗尔夫(ManuelaDirolf)曾经是一名警察,她在工作中主办过无数与儿童性侵相关的案件,长期与各种性侵犯罪行为的实战对抗,和性侵案受害人的大量接触,让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也让她意识到针对儿童进行性侵害防范教育的迫切性。 本书是从作者的长年实践中高度凝练出的6个小故事,它
本书选取普通法系商标法的历史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普通法系商标财产化的历史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普通法系的商标保护经历了一个从非财产模式到财产模式的发展历程,商标逐渐获得财产的属性并表现出了不断强化的趋势。可以认为,关于商标财产性质的讨论一直贯穿于普通法系商标法发展的全过程,财产话语对商标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
《专利法研究2014》共分五个专题,即专利权的实施与保护、专利申请与审查、职务发明制度研究、专利与标准以及国际动态等方面的内容。与授权条件以及专利的运用与保护等。共收集二十余篇文章,其中既包括对专利实践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包括专利基本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