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静水深流》《真水无香》《似水流年》《掬水留香》四部散文集的序言、后记和评论。包括《沂蒙有大爱》《人间真爱的不倦歌者》《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父亲,是一座山》《赤子情怀》等文章。
本书分为“批评测绘:文学性与文化研究”“批评维度与理论谱系”“文本分析与解读叙事”“话语历险”四辑,涵盖流动的文学性、暧昧的现代性、后革命时期的美感政治、空间转向与权力的地理等内容。
本书分为“当代文学整体观”“文学现象思潮观察”“文体文本研究”“文化热点批评”四辑。作者李朝全以历史的、美学的、发展的观点透视中国当代文学,以考古的、考证的、考据的方法来辨析,在整体把握当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出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的声音,并深入到当代文学如何“走出去”的前沿观察。
本书聚焦中国当代文学10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按照语种译本、传播范围(馆藏数据)、主流读者评价(研究者数据)三个层面,梳理了10部作品的世界影响力数据,勾画出了这10部作品的世界文化地理分布。本书试图通过定量分析与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借助传播效果评估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基本概况。此类探索具有
本书遴选苏轼诗、词、文*有代表性的作品约百篇,予以注解与分析。将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分为雪泥鸿爪、变法风潮、乌台诗案、黄州岁月、玉堂风光、西湖醉雨、流放天涯、谈笑而化八个章节来叙述。每章导言串讲苏轼该阶段的经历,并要言不烦地涉及了影响苏轼人生的大事,如仁宗朝政治、王安石变法等。选篇合理适中,注释精当详尽,解评优美流畅。既兼
《敦煌文学总论》从文献学的角度讲敦煌文学,强调敦煌文学的仪式性和表演性,内容涵盖敦煌文学的历史演进、敦煌文学的作者队伍、敦煌的经典文学、敦煌的唐诗、敦煌的白话诗、歌辞、俗赋、小说、讲经文、变文、婚仪文学以及敦煌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多个方面。
本书从政治叙事中的人物塑造、故事架构和价值承载的逻辑原点出发,深入发掘文学湘军一直以来“文以载道”和“为民代言”的书写传统,认真分析湖湘文化与文学湘军的“政治情结”、精神重建与现实境遇的深刻内蕴,努力阐释文学湘军政治叙事的缘起、勃兴以及新时期湖南政治叙事小说的崛起的时代意义,对以王跃文、阎真为代表的文学湘军政治叙事内部
本书立足民族性、地域性与世界性,将全球化语境和中华美学精神结合起来、从创作资源和审美境界的形成路径等多个维度对江华瑶族作家群进行阐发,聚焦文化认同与生命寻根的宏大主题,探讨中国民族文学的生存境遇与艺术特征、总结湖南民族文学的书写亮点,寻找民族文学的精神原点与命运共同体,发掘江华瑶族作家与汉文化之共生共融的关系,对中国民
本书以中国经验与湘军文学的赓续与发展为主线,通过时光的盛宴、文学的激情、苦难的诗意、成长的伤痛、正义的高地、诗歌的风度、盛开的诗情和学理的价值等八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以来湖南文学创作群体无论是个人言说抑或是集体记忆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风貌和审美特质,全方位探讨了文学湘军在全球化语境下书写中国经验与中国价值所凸显出来的精
本书立足全球化语境和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双重视域,以深度对话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与唐浩明、王跃文、阎真、何立伟、何顿、彭学明和姜贻斌等人的观点交锋与思想对撞,探讨文学创作对于地域文化的现代性认知,对文学湘军的文本特色与精神气质、文化守望与历史担当、生活特质与政治消解、现实格斗与理想悬浮、诗学情怀与文化追问、理想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