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是国画大师张大千。书中收录了张大千60余篇文稿,如《我的家世》《我与敦煌壁画》《大风堂名迹序》《论临摹》《如何鉴定古画》等,从张大千的个人经历,艺术历程以及艺术交往,技结,鉴定心得等几方面的文章,读者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张大千的艺术思想和人生经历。本书对代美术史也有一定的帮助。
《运仁诗文集》是作者1952年至1998年的重要诗文,主要内容分为古体诗词、现代诗歌、散文、家书、回忆录、酬唱情、照片与手稿等七个部分。本书写旅游感想,写采风感悟,写父母行状,写水电工程和经济建设发展成就,写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发生在身边的事。写的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真实经历和所思所感,涉猎了祖
本书是王阳主编的一部泛文学读本,既有纪实文章,又有散文、诗歌、影评、书评、画评。主编王阳是希菲洛形象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她创办的550书店是武汉独立书店的一个标志。在本书中,王阳追溯了她建立希菲洛品牌的曲折经历和心路历程,尤其是详细描述了创办550书店的艰难过程和意义。除了这些纪实性文章,本书还收录了媒体人、诗人、小说
此为“鲁迅信札丛编”书系中的鲁迅致赵家璧的书信集,收录1933至1936年间鲁迅致赵家璧46通信件,按照年份分为四章。书中内容均由上海鲁迅纪念馆提供,除正文鲁迅致赵家璧的46通信件外,书后还附有40通藏于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鲁迅致友人信件,包括致许寿裳、郑伯奇等人信件。全书采用高清信件图片辅以释文模式,方便读者观览。使读者
此为“鲁迅信札丛编”书系中的鲁迅致台静农的书信集,鲁迅生前给台静农的信件达44封之多,看得出彼此的关系之深。作为鲁迅的学生,他的憨厚、沉稳以及对艺术的敏感,给鲁迅留下的印象甚好。本书精心选取鲁迅致台静农信札,影印复制,附以释文。看鲁迅与台静农往来的书信,能够感受到他们彼此的性情,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趣事,也在信札里流露了许
此为“鲁迅信札丛编”书系中的鲁迅致郑振铎的书信集,鲁迅和郑振铎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密切交往期,先合作编印《北平笺谱》,后翻刻《十竹斋笺谱》,以图保存和复兴木刻水印技术。本书精心选取鲁迅致郑振铎信札50余通,影印复制,附以释文。这些信札纪录了他们在编印《北平笺谱》、翻刻古代版画方面精诚合作、精心谋划、精挑细选的过程。
此为“鲁迅信札丛编”书系中的鲁迅致姚克的书信集,姚克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挚友,同为翻译家的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有很多共同话题,鲁迅先生生前给姚克的信件有33封,本书将这些信件按时间排序,并按照年份将其分为四章。每章开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信件图片与篇章页放在一起。全书采用高清信件图片搭配释文模式进行编排,释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信件内
《读库2101》共包含七篇文章:《上海浮生》《百年前的交游》《诗的奇迹》《大业》《心病》《文化人黑〈三国演义〉》和《戴森印象记》。1999年,在外打工七年的田维堂回到贵州老家结婚生子,当农民种地的日子过得依然艰难。一年多后尝试做生意、当学徒,并不顺利,2003年初,怀揣着\"赚够一万块钱就回家\"的梦想去了上海闯荡。在
本书系《时代记忆文丛》之一,是柳青的散文中短篇小说选。柳青始终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坚持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他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处处折射着千百万农民的身影。他的小说和散文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记录,其情节刻画与历史叙述,都和社会现实同步。鲜活的细节与真实的情境,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历史场景之中,表达了作家强烈的参与精神和用文学探
整本书以朝代顺序为体例进行编写,分先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现当代五章,泰山石刻和楹联充实到各部分内容中去。每章以配诗、配画开篇,分为绪论、文学世相、诗文撷英、佳作赏读四部分。绪论从总体上把握本时期泰山诗文的创作气相,提纲挈领介绍与泰山有关历史事件;文学世相注重介绍与泰山有关的名家逸闻趣事,重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