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第一批6种)”之一。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本书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研究对象,从标点、汇释、今译、摹本几方面
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第一批6种)”之一。天水放马滩秦简于1986年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战国秦汉墓地出土,内容可分作《日书》甲种、《日书》乙种及志怪故事《丹》三种。本书以天水放马滩秦简中的《日书》为研究对象,从摹本、释文、汇释、今译几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摹本以原简图版为
关于曹操墓,民间一直都有“七十二疑冢”的传言。2006年意外发现的一方两晋时期的墓志透露了曹操墓的方位。因墓葬被盗掘,考古队开启抢救发掘。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曹操墓惊心动魄的发掘故事,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证认定墓主人身份,根据一系列关键证据对公众的质疑逐一进行科学回应,再结合科技与人文的方法,以全新的研究成果还原一个
本书正文内容依照常规碑刻由上而下、自右而左排列;字体为阴刻古隶体,字径约六厘米见方,凡十五行,每行残存五至十八字不等,存疑者十九字,脱落不辨者约七十字,可释读者计一百三十六字。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是目前国内发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王陵墓群,本书为配合汉代长沙国王陵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而撰写。全书共设九章,第一章全面介绍了国际国内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年考古发掘成果重点介绍汉代长沙王陵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概况,第三至第九章分别从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
本书从泥河湾发现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及重大科学价值入手,系统梳理了泥河湾发现、发掘、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古人类、旧石器、新石器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述论点和科学猜想,并选取典型事例以专业的视角和通俗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泥河湾的故事,阐明了泥河湾拥有的独特科学价值。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评选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100个考古发现。本书为“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览图录
本书对龙门石窟各个时期的洞窟进行了考古学研究,并对主要题记进行了录入并整理研究。本书是在阎文儒先生1942年到龙门石窟调查和80年代到龙门石窟调查时与时在龙门石窟研究所工作的常青调查、研究基础上出版的,出版后在学界与大众读者间获得了较高的口碑。受当时资料缺乏和各种条件限制,本书在学术观点、资料完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书内容讲述: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现存造像近11万尊。石窟中保存有造像、装饰纹样、建筑、服饰、音乐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是研究佛教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审美思想的珍贵资料。为进一步深入阐释龙门石窟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龙门石窟研究院谋划编撰“龙门石窟艺术鉴赏丛书(第一辑)”6本图书,其中调查、整理龙门石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中英文)》系列丛书,是一套具有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民族文化丛书。茶马古道主要是指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形成的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不仅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的走廊,也是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珍藏1000多件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文化遗珍,此书精选了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