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站在“阎真小说”文本自身的意义原点,运用中国诗学、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等学术方法,围绕中华美学的诗性表达、社会思潮对诗性的遮蔽、文学的悖论与创新、女性救赎的启蒙价值、知识分子的心灵叙事、审痛之后的悲苦与超越、文本建构与意义喧哗、文化价值中的辩证法以及文学增殖的受众元素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学理分析和文本解读,从中发现:文学不
本书设有现象研究、群体研究、个案研究三个板块,内容包括:“西部现象”及其人文话语批判、西部民族文学的审美特性及其文化渊源、西部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意识等。
本书分为生平与创作自述、研究资料两部分,收录了《阿来小传》《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阿来小说接收向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阿来汉语写作的文化意义及其启示》等文章。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综论传统中国社会两性情爱关系之现状,研究传统中国人情爱生活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现状之反差,讨论传统中国人诗意化、审美化的人生态度,探讨华夏民族文化心理中的诗性精神。传统中国人的诗性精神,在其情爱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研究华夏族人的文化心理和诗性精神在其情爱生活中的具体呈现,是
本书为作者的*部文学评论集。收录了作者关于铁凝、莫言、何建明、贾平凹、陈忠实、雷涛等文学大家和文学前辈,还有对文学报刊主编、文朋诗友以及亲人的创作评论。作者用印象随笔的笔法,对人物的评论比较亲切和真实,文字富有诗意和热情。
北师大文艺学中心研究丛书系列之一,该丛书是童庆炳先生督促下组织,旨在整体展示北师大文艺学研究的优势学科面貌。 本书的核心思路是从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方式的转换看古代文论文本的特殊性。本书首先对新时期以来中外学界对中国古代文论相关文本的研究方法、转变历程及其相互影响做了详细的梳理。结合与古代文论言说与接受的时代背景之比较,
《文心雕龙审美心理学》对《文心雕龙》审美心理学领域进行的初步探索,并根据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来解释和分析《文心雕龙》中的审美学思想。作者就审美主体心理智能结构、审美主体修养、审美创作体验、审美接受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论述。同时探讨了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极为重视审美主体的心理智能结构的建构等问题。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也是该学科实施社科院登峰战略学科建设计划的重要举措。集刊拟一年两期(分别于6月、12月出刊),每期字数20万字左右。*期拟在2018年6月出刊。为了因应学术工具电子化、学术规模全球化的新的时代条件,集刊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由北京师范大学姚建彬担任主编,作者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本书主要研究阐述了中国文学在英语、德语、法语国家以及其他地区的年度传播情况,同时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当代诗歌、当代小说、当代戏剧、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并对中国文学的海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这是一部严谨而专业的语文教材,同时也是一本民国语文学习的白话小说,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凭借丰富的任教经验和深厚的语文修养,寓教于乐,用平易近人的故事,将复杂琐细的语文知识娓娓道来。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穿插以社会时局下的人物经历,朴实真挚,生动感人。 书中的先生知识渊博、教学有方,学生尊师重教、求知若渴,课后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