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全国征集评选出的优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从保护、管理、利用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解读,旨在宣传推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国革命文物工作提供示范和引领,推动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创新发展。该书籍将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组织下,通过专家学者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总结近几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好做
1934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送我国艺术品到英国参加国际展览,目的是展示中国艺术的精美。历时数月研讨甄选,编辑成册,附有图片以备考证。出品类别为铜器、瓷器、书画、其他类。藏品出自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中央研究院、北平图书馆、河南博物馆、安徽省立图书馆,大部分选自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
本书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导师刘文锁教授的一部高水平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著作。刘文锁教授从事新疆考古工作三十多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参与、主持了众多重要遗址的调查、发掘和考古报告的编纂,对新疆考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古代文化交流、古代游牧文化、图像考古和尼雅遗址研究四个部分,收录作者2002年至
本书对商周(至战国末)金文共计4123个形体构成的偏旁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收录商周金文偏旁共计666个,偏旁大体依《说文》部次编排,正文共计十四卷。本书正文内容包括偏旁,偏旁所属字例,偏旁类型,字例下列偏旁拓片,拓片标注来源、器名、国别(春秋、战国时期的字形如有明确国别的标注)和时代。本书所取字例吸收了当前金文研究的新
本专著是一部介绍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文物的画册,全书文字介绍约6万字、图片260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土司城遗址的文物精粹。唐崖土司城文物丰富,不仅有许多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城墙、道路、牌坊;也有众多可移动的文物,如金银器、生活用品、长官司印等。这些文物,随着咸丰县民族博物馆的落成,被安置到咸丰县民族博物馆中。这些文物
本书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碑刻集成的结项成果。全书120万字,共三卷,按时间顺序收录具有代表性的曲阜儒家碑刻628通,并以索引、存目的形式将剩余的5000余通碑刻予以整理附录,是对曲阜儒家碑刻文献的一次全面整理和研究。所收碑刻内容涉及孔子生平、孔子思想、历代儒学、历代政治、历代经济以及社会文化
本书对殷墟甲骨卜辞的文例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主要内容有:卜辞的类型研究,包括基本类型和复杂类型;大版龟甲卜辞的类型和对贞卜辞的类型统计分析;卜辞文例专题研究,对重贞、对贞、选贞暨补贞四种在甲骨卜辞类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卜辞类型进行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卜辞的对称与不对称、正负关系、布局位置、行款方向等;对三角关系的卜辞、三卜式
本书精选出由全国各文博单位提供并公开展出过的100件红色文物,按照时间排序,以清晰的图片直观呈现每件文物本身,用朴实的语言娓娓讲述其前世今生及背后的党史党建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100个珍贵断面,客观反映了我们党逐步发展壮大、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厚重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部地区,从1951年在长沙进行的发掘开始算起,湖南考古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填补了历史文献的阙如,更发现了一个不为史籍所载的远古湖南。本书从考古出土材料出发,以考古学的视野重建湖南的史前时代,阐述了湖南史前社会发展进程,论证了史前湖南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书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编辑,收录张森水先生关于浙江、贵州、福建等南方几省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研究文章,手稿,照片等,全面展示了张森水先生在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开创工作和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建德发现的一枚人的犬齿化石及浙江第四纪哺乳动物新资料;遗憾与快慰——忆建德人牙发现始末;改写浙江无旧石器文化遗物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