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各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优化完善国家治理模式,以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过去数十年间,世界各国政府的治理方式经历了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治理主体经历了由一元(仅依赖于政府)向多元(政府、社会组织和基层民众共同参与)的转变;治理模式则经历了由自上而下(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加之气候变化和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面临劳动力短缺、食品供应中断及交通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粮食安全日趋严峻。 为了认清全球粮食危机产生的国际大背景,明晰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当前所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明确应对之策,
本书分析与比较了发展权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不同制度框架下、不同权利体系中的位置、特点及表现形式。在对两大法系国家的土地发展权转移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证了英美法系发展权在我国不同视域下的对应形式,并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地区)发展权转移的理论及经验,探索我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原理与技术路径,为将发展权市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规划发展与治理研究》阐释了乡村规划从不同层面推进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设计的承接关系与实施路径,通过透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的机遇和优势,聚焦乡村振兴内涵,基于城乡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治理、规划引领等战略视角,对乡村地域产业振兴与融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与整治、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和文旅融合路径
华侨农场的设立,是国家归难侨安置政策的产物。广东是与福建同为最早创办国营华侨农场的侨乡省份,也是华侨农场以及安置归难侨最多的省份:全省华侨农场有24个(现存23个);安置的归难侨人数为6.9万人,来自24个国家,占全国华侨农场归难侨总数的43%。华侨农场兼具政治、经济双重属性。1985年起,中国开始了华侨农场改革。大致
本书聚焦“‘三统筹’:后工业社会的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分总报告、评价篇、专题篇、地区篇和北京篇五部分,重点阐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新阶段、战略目标及其生产方式的相应调整,在理论上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分析框架,在实践层面绘就一幅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施工路线图”。书中从不同维度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是福建首批授牌的科技小院,坐落在“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平和县,致力于蜜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和平和县域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探索。在科技小院的推动下,试验区肥料减量达到90%,示范区内肥料减量50%以上,“减肥”增效技术已在平和县进行全面推广。为了系统总结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的工作成
本书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全书在把握多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规范性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与机理,解析各类土地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目标诉求、作用客体及其经营组织模式的多样性。同时,在具体分析不同区域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案例的基础上,深刻辨析不同区域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持续前景及
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本书从现代化的视角研究中国“三农”问题,回顾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现代化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各国推进乡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深入阐述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演变的普遍规律,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角度系统总结了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于2018年次推出大型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项目——建和思政教育实践暨浙中调查,组织在校学生于暑期针对以金华9个县(市、区)为主体的浙中地区开展“三农”问题主题调查。2020年12月,学院在科学做好常态化疫情控基础上,以“乡村生态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调研,本书为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20年浙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