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上海欧洲学会2008-2009年研究成果荟萃。本书收录了学会会员和特邀专家撰写的30篇论文。作者们围绕里斯本条约签署后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欧盟区域共同治理模式、欧盟对外关系、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举措、中欧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广大读者对金融危机后的欧盟何去何从、中欧关系如何发展有更新的了解。
1997年已近岁尾时刻访问美国,有机会和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博士晤谈。我告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同行已将他的新著《大棋局》译成中文,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听后非常高兴,并希望向中国的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布热津斯基博士一再强调发展美中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意义。当前美国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对今后美中关系发展
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美国意图“改造中国”的使命,它植根于美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中。这一使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根深蒂固于美国人的思想观念里,美国对台湾的扶持成为这种“使命”的延续,即以美国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和制度来影响和改造台湾、进而以台湾为“灯塔”促成中国大陆也发生变化,以期最终达到“改造中国
本年鉴是由国际知名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辑出版,由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组织相关会员单位的专业人士翻译成中文。此年鉴客观阐述每年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各地区武装冲突形势发展及其解决进程、联合国和相关地区组织采取的维和行动,以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组织和军事集团的安全政策和军事策略的变化情况。此年鉴以其内容严肃、客观,资料
本书为教育部人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21世纪禄的中东战略研究室”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作者历经多年,走访了欧洲、美国和中东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了该部著作。本书分为九章内容,分别对“欧盟与中东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欧盟与中东地区的合作伙伴关系”、“欧盟推动中东次区域安全的构想”、“欧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以中国对外政策为线索和依据,概括分析1949-2000年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以呈现这段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概貌。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对外关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安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人的立场和中国外交的实际出发,宏观综合与微观关系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国际环境、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和传媒与民意等五个方面的决定因素,其中对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的分析有一定的独创性和新意。《影响中国外交决
《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联合国》特别邀清了一批资深学者和前联合国高级官员共同考察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的发展状况。全书集中探讨了联合国在努力解决国际关系中存在的那些持久而艰巨的问题时所发挥的各种作用,这些问题具体涉及国际安全、裁军、人权、国际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为了给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的联合国,《全球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在唐代被称为“三韩”。目前学界对于入唐三韩人的研究多着眼于唐朝和新罗的文化交流方面,所以,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是本文的出发点。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