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异文总汇》通过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老子》异文,以整体把握《老子》异文谱系,也为全面把握中华典籍异文发生演变的谱系与规律提供坐标系。本书作者花费数年搜集整理了共106个版本的《老子》。其中包括郭店楚墓竹简本、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本、英国藏本、法国藏本、日本天文十五年古钞本《老子》河上公注本、文渊阁《
本书收録松平赖宽《论语征集览》、山本日下《论语私考》、三野象麓《论语象义》、山本乐所《论语补解》、田中履堂《论语讲义并辨正》等五种著作,均为江户时代有影响的《论语》注释著作。《论语征集览》包含了伊藤仁斋《论语古义》及荻生徂来《论语征》,又配上何晏《论语集解》及朱熹《论语集注》原文合刻,是一部集成性的《论语》注解。此五种
本书收録竹添光鸿《孟子论文》、皆川淇园《孟子绎解》、太田锦城《孟子精蕴》、頼山阳《孟子笔记》、大槻磐渓《孟子约解》六种日本汉学家对《孟子》的注解之作。《孟子绎解》十四卷,为日本宽正九年(1797)刻本,《孟子论文》七卷,明治十四年(1881)东京奎文堂据竹添光鸿手稿本刻印;《孟子精蕴》不分卷,太田锦城写本,是书先对孟子
本书收録林罗山《老子鬳斋口义注》、宇佐美灊水《老子考订》、服部南郭《庄子考订》和松井罗州《增注庄子因》四种著作。分作三册。林罗山治学范围广泛,该书是其对宋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所作的注,正保戊子(1648)书林风兴堂重刊本;《老子考订》上下篇,为宇佐美灊水对王弼着《老子道德经》所作考订,附陆德明《音义》,有明和己丑(1
南怀瑾长期精研国学,于儒释道均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医学养身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著作等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极高声望。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华文化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其内容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的哲学、科学、政治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多年来对国学钻研精
宋刊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琅嬛奇珍 搜罗校释宋代以前30余家古本集注《道德经》,在汇集前人注释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
《四书集编》是四书注疏丛刊(朱杰人、郭晓东主编)之一。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撰。是书先录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再博采朱子语录附其下,又引二程子、程门高弟、南轩等说,间附己见,铨择刊润,折衷讹异,互相发明。是书谨守朱子义理,羽翼四书,精纯不旁杂,为宋明儒学重要的注疏典籍、中国哲学的基本文献。 《四书集编》点校
本书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对《论语》进行价值判断,筛选出近200章(条目),并按照自我之思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终极之思构建本书整体框架、组元形成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则包括若干章(条目),各条目之间均有内在逻辑考量。本书各条目之下设置原文呈现难点注释大意试译思维评析和故事解读五个栏目。每课后设计有思考与探
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经典文本的诠释具有密切的关系,解释者往往以经典诠释的方式展开哲学体系的建构。郭象《庄子注》是“诠释性的哲学著作”,是“六经注我”的典范作品。本书系统阐述了郭象的诠释学思想,包括诠释特征、诠释目的、诠释方法、创造性诠释、融贯性诠释、“庄子之意”的真理性等内容。本书采用专题形式,以重要命题、基本观念及其
本书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每卦独成一节,以原文、译文两个板块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经》原有意味的基础上,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期每个现代人都能读出《易经》中的思想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