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个篇章:识字篇、析字篇、造字篇、用字篇。其中识字篇主要介绍文字设计概念、原则和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析字篇从字体与眼睛的关系着手探讨,进一步剖析中英文字体结构、规律和产生原理,造字篇通过观察方式、思维启发、方法运用和实践案例针对创意字体、字库字体、品牌字体里大量的实践案例。用字篇针对中英文的特点对字库字体、屏幕字
本书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篆刻艺术发展及特点,系统介绍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篆刻文字、篆刻基础技法、印章的款式及其拓法、篆刻的章法、篆刻的临摹与创作等知识技能,并通过篆刻的艺术背景知识、作品追踪与赏析,注重挖掘内涵、传承精髓、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鉴赏审美能力。本书具有内容丰富、案例生动、继承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可谓古今书法,又开一境。本书内容丰富,选取其书法代表作,主要采取作品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其书法作品、书法之美、书学思想、艺术人生
《新概念字体基础和应用》是首本通篇介绍中文、西文字体的设计类图书。 内容涵盖中、西方文字发展脉络、字体基础知识、创作历史背景、创作目的、文化属性、造型特点以及字体空间、肌理形态、层级设置、印刷参考、混排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全书还配有丰富的中、西字体字样、字样分析以及对比、应用图例,空间造型说明等,方便读者翻阅使用。
《启功真草千字文》是启功先生四十多年前临智永禅师千字文墨迹本的作品,笔笔用心,字字求精,被藏家悉心保存四十年,仍墨香四溢光泽如新,实属不易。这部书法作品真草对照,楷法谨严,草法规范,真草之间对应变化一目了然,是临摹和学习书法的珍贵范本。全篇章法通透,布局洒脱,即保留了智永禅师笔法娴熟、墨韵流畅的特点,又体现了启功先生刚
《启功大字千字文》是启功先生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一位友人精心书就的经典杰作,每个字如拳头大小,工整洒脱,精妍秀美,字字珠玑,全篇行气顺畅,笔墨精准,是启功先生唯一一部大字本真书千字文。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启功先生书法水平最高阶段的巅峰之作,字里行间体现了启功先生的书法特点,是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临摹和研究的范本。本书
本书布局十分紧密,真力弥满,字实撑格,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充实茂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云:气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清代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明代王世贞在《贪州山人稿》中云:字画方正乎稳,不露筋骨,当是
本书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亦隶亦楷,书法凝圆规整,含蓄古雅,既可见到隶书的影子,又初具了楷书的规模。其笔画已去波挑,逐渐由隶书波磔向平直演变,隶书明显之波折几乎消失,字形也逐渐由隶书的扁平逐渐向方整演化,但脱胎未换骨,仍留浓重汉隶特色,楷书的笔法尚未成熟,显得幼稚拙笨,表现且有趣有味,有艺术感染力。
本书稿主要以手写尼赤书法来讲述藏文书法规范、藏文书法理论、藏文书法的用途、书写知识、尼赤书法的特点等。藏文书法作为藏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且极富艺术魅力。作为藏文书法尼赤派系的非遗传承人,作者积极开展非遗传承工作,培养后继人才。同时,作者将培训对象转变为大众,进一步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该
邹其成,六岁习书,初宗唐楷,后攻行草,后师从启功关I门弟子农夫老师学习,笔端意趣氤氲而出。学书之余,始习玩山水,随手涂抹,兴起而始,兴尽而毕。老师亦循循善诱,指导其从书入画。她的书法作品笔笔有来处,用笔娴熟老练,曾获得第十一届盛世中华中国青少年艺术展演全国总评选书法金奖。她性喜墨笔山水,用墨大胆,运笔率真,曾获第十七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