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首部关于社会服务评估理论与方法的教程,系统介绍了社会服务评估的理念、理论、操作流程、具体方法、评估类型和实例分析。本书的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对社会服务评估的整体认识框架和工作指引,可以提高读者在社会服务评估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包括社会服务评估方案的设计、实施及评估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社区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朝阳经验在我国有示范引领作用。本书以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治理实践为调研对象,通过对老旧小区、国际化社区、高档小区、保障房小区、商品房小区和楼宇小区等六类典型小区治理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了社区优治理模式。本书作者认为,社区优治理模式应以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由我社出版的社会热点解读系列图书,至今已面世六部,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该书系多次参评“年度优秀通俗理论读物”评选,并曾在首轮选拔中跻身排行榜第6名。今年我们再度精选一年以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家热议的社会现象,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七)》,延续其“直指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
《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通过对上海几个街道的调查,在分析四种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利益、认同、制度三个角度来研究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炼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机制,提出优化其发展的培育路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适合高等学校公
近年来,越南新娘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中越跨国婚姻在进入公众视野的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注。该书以位于中越边界前沿地带的云南麻栗坡县马崩村作为实证案例,研究了这种跨境婚姻或涉外婚姻中的特殊类型,在通过实地调查并借鉴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边境沿线地区的境内外少数民族边民通婚作
本书探讨探讨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新女性”话语建构过程并剖析其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以社会性别学(gender)理论为轴,穿插使用福柯、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理论,将1915年至1931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妇女杂志》作为主要分析文本,着重考察上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新女性”的建构过程及特
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实践研究的场域,对流浪儿童的基本概念、特征、救助模式进行了介绍,按照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结合工作实践中救助的流浪儿童群体,对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生命教育模式建构及其实践过程、技巧进行了探究,帮助流浪儿童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存在的价值,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
为更好地理解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行为动力,并据此设置优化的激励措施,更有效地培育公共服务动机,本书梳理了近年来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主要成果,深入探索了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和培育。测量部分做了概念建构、文化本位和内隐方式三个方面的扩展研究,并据此探索了公共服务动机与满意度的关系。培育研究探讨了公共服务动机培育的信仰基础、本土化
本书系统分析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路径,对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政策扶持决策部门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学术分析提供了不同研究视野。为我国养老事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思路。
在游牧区定居化进程中,川西北算是一个典型。游牧时间长,区域广,涉及行政区域多,人数众。定居意义重大,政府投入大,进程快,遗留问题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定居化的复杂性、阶段性和反复性。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定居的几个内核问题是影响定居的根本所在:草地生产与生活,教育与卫生及其相关问题,农牧民晚生代的文化素质教育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