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第22辑)收录文章21篇,有刘浩敏的《中国印谱版框之美》、谢其章的《沦陷时期文艺期刊经眼录(南京篇)》、赵俊杰的《随性而为随喜而做》、彭震尧的《看到我就是看到“鬼”了》、韦力的《风雨藏书楼》(一)、王朋的《千目庐钩沉》、刘蔷与王锷的《读书清华园钩玄古文献》、邢蓝田的《藏书百咏》、王国香的《古籍编目随记》等。
本书针对各类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和平台的特色,比较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技术及各类检索系统的功用。另外,本书还着重对信息利用的相关知识(包括:信息筛选、科技查新、文献管理工具、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知识以及信息分析)等做了必要的介绍,对信息伦理知识及学术活动中应该如何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侵权、充分而合理地利
《十三经注疏》是文史哲研究离不开手的基本资料,但以往几乎没有人真正探索过贾公彦、孔颖达等人编写注疏的思考过程。读书不是淘资料,而要体会作者心思。刘炫学问很大,批评前人颇有据理不饶人的执着气势,又因这种批评不可能马上被学界接受,所以经常用讽刺的语气,既自尊又自卑。贾公彦有时拼凑旧说改头换面,不顾其说破绽四出,反而因小聪明
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服务体系建设是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所有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以及他们建立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体系、区域性服务网络等平台,在世界范围内,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国外的公共图书馆的设置、设施架构和服务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和晚膳,本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信息素养、信息源、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常用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与技巧,提供大量的案例、图表、思考训练题、讨论题与基于检索技巧的提示,图文并茂,便于教学与阅读。
本书从文献学与情报学的角度出发,以大数据环境下,文献驱动创新的成功案例为素材,以文献素养养成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纽带,以文献计量、文本挖掘、数据清洗及统计分析等基本方法为基础,从思维结构优化、创新理念形成、科学认知习惯、文献素养养成等四个方面阐述科技文献素养在科技创新驱动及创新思维形成中的作用。
本书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指导,以体现信息素养框架体系中信息行为即为一个信息处理过程的学术理念。全书共十章,主要包括信息检索概论、工具资源和信息利用三部分。每章设习题、案例分析、拓展阅读。通过习题,检测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案例分析,使学习者在具体案例中学会把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转换成程序性知识,最终转变为策略和策略行
本书是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快速、全面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而编。内容共分6章,按照“文献概述→文献的分类、中外数据库及著录格式→分类文献的检索方法→文献引用技巧”逻辑顺序编排。另外,为了便于作为教材使用,本书增加了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和要求及图表绘制与处理技巧,且每一章后附有练习题,以便现学活用。本书介绍了较多的文科、理科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图书馆及图书分类法和使用、科技期刊、百科全书、词(辞) 典、手册、数据集、图谱集等工具书、化学文献及引文索引类刊物、化学参考书、专利文献等。
本书是一部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报告。以高被引论文为基础,按论文所属学科类别统计,从作者、机构、图书、会议等多个角度分学科进行了高被引分析, 全面地展现了2014年各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情况。按学科领域反映了高被引论文、期刊、作者、机构、图书、学术会议等, 并进行了高被引论文的主题关联分析、高被引作者合著关系分析,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