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当年在谈到中国历史的研究时曾说过,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研究中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三个阶段。从世界看中国,看西方,这是本书之核心。本书是以总结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的历史经验为主题,这一总结的历史基础就是文明的多样性,离开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从“元气”和“体气”两大框架出发,进行条分缕析地阐释。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突破“辞典—类书—范畴”传统阐释模式,而以“生命历程法”来阐释“气”,拓展了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给读者以启示。对“气”的理论内涵和文化要义的深入挖掘,不仅对文学创作与批评鉴赏、作家人格修养与人格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本书以文化为中心,从考古学的视角展开讨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说明考古学视角的独特性;介绍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演变,尤其是文化现代性的诞生(解剖学上现代人的文化),探索人类文化的独特性;从农业起源与社会冲突出发探讨文明起源过程,侧重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关注文化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问
★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品位稻盛和夫哲学真谛★★成功哲学的典范★★探寻稻盛和夫人生与经营哲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获强大内心的宝典★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现已年届89岁,在企业经营上屡创佳绩,他不仅创立京瓷、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还在78岁高龄时出任日航董事长,力挽狂澜,挽救濒临破产的日航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海上丝绸之路(即中国和中国以外各地区的海上联系)的研究,一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即中国以外,但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各国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的研究。本书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论文集,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广,论题有关海外贸易、地缘政治等。展现了一种全球史的视角,为“海上丝绸之路”
与基于知识架构叙述的通史不同,印象史侧重于在理性解析和价值观念阐释的基础上,力图在一个聚散分合现象无处不在的世界,为读者展示出其中历史的智慧和美感。 纵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犹如大江东去,经过一段高峡险滩时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由此展现出水雾弥漫的无数图像:无论是社会结构、政权制度,还是思想意识、观念习俗,都在匆忙的进程
本书设国学特稿、窗外的风景、张西平专栏、法国汉学研究、俄罗斯汉学研究、美国汉学研究等栏目,收录《曾子孝道思想三境界及其现实意义》《汉学、汉学研究与西学中医》《美国汉学界论苏诗中的贬谪书写》《论英国外交官司登得与同治时期的沪上京剧》等文章。
本书为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读史治学的手稿,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整理编录。这些手稿是史念海先生在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供职时所写札记的一部分,内容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有关,且书法精美,笔力遒劲,兼具艺术审美价值。这些手稿在内容上多为史料之摘录,并无太多观点与评议,然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史料在
本书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引用六经、诸子、二十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及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多达600余种。由于作者身经清末政治败濒于崩溃之际,痛感民族自尊心的丧失、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无从抵制,因此蓄志阐述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故而抉择中国文化的特质,以鼓励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
诗仙李白、一代女皇武则天、文艺青年王维,各具风格的唐代名人,他们经历的传奇人生和流传的经典故事,集中概括了唐代的全貌。通过以人品史,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在本书中以通俗、幽默的方式呈现,高度浓缩、有血有肉的故事以幽默风趣的笔触展开,书中设有微信群对话等不同板块,搭配趣味十足的漫画,还能听音频,为孩子呈现不一样的趣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