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李德禄、伍剑、叶梅、李鲁平等三十位作者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作品。其中,李德禄的《生地醉歌》是一部反映神龙架地区风土人情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说,被称为“楚文化的史诗性作品”;《雕花匠》是儿童文学作家伍剑的新作,讲述了一个与老街、手艺、孩子有关的故事,探讨了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叶梅的散文《红军的诗意生活
“耕堂劫后十种”包含孙犁先生晚年创作的10本集子,收录孙犁除部分书简外,于晚年创作的全部作品,体裁形式也丰富错落。《晚华集》是“耕堂劫后十种”之一,是本丛书的第一本。孙犁在经历了“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这样二十年的创作空白后又开始创作。这时他已是年逾六旬的人。《晚华集》当中的重要篇章是作者回忆自己几十年学习、战斗
“耕堂劫后十种”包含孙犁先生晚年创作的10本集子,收录孙犁除部分书简外,于晚年创作的全部作品,体裁形式也丰富错落。《曲终集》是“耕堂劫后十种”之一,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本。对本集题名,《后记》中说:“友人有谓不祥者,我也曾想改一下,终以实事求是为好,故未动。”这一年的五月,作者偶感风寒,引起老年病,遂卧床,未再执笔为文。
“耕堂劫后十种”包含孙犁先生晚年创作的10本集子,收录孙犁除部分书简外,于晚年创作的全部作品,体裁形式也丰富错落。《如云集》是“耕堂劫后十种”之一。主要内容为小说、散文、杂文、读书记和书简等。《和郭志刚的一次谈话》是作者又一篇比较长的议论文艺、生活的文章,包罗广泛,值得注意。1988年秋,作者从住了三十余年的旧居迁往新
“耕堂劫后十种”包含孙犁先生晚年创作的10本集子,收录孙犁除部分书简外,于晚年创作的全部作品,体裁形式也丰富错落。《陋巷集》是“耕堂劫后十种”之一。主要内容有小说、散文、杂谈、读书记和书简等。本集中,收入了作者的重要文字——《<善間室纪年>摘抄》的绝大部分内容,《谈作家的素质》《创作随想录》都是语录式、格言
“耕堂劫后十种”包含孙犁先生晚年创作的10本集子,收录孙犁除部分书简外,于晚年创作的全部作品,体裁形式也丰富错落。《尺泽集》是“耕堂劫后十种”之一,作者收从1981年11月开始写的“芸斋小说”,“十多年间共写了三十余篇”。此外,此集中作者又开辟两个专题:一是“小说杂谈”,具体而微地总结了小说创作的点滴经验;一是“芸斋琐
本书是一本文学合集,是由中共广西北流市委宣传部主管、北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以立足本土说好北流故事、面向全国弘扬岭南文化为宗旨,以繁荣发展地方文学艺术事业、助推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为己任。本书汇编2022年度北流市优秀文学作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诗歌,稿件以反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诗歌作品和古体诗词为主;附录少量
本书包括纪实文学、随笔、读书笔记三部分,共74篇文章。第一部分“群英塘壮歌”为纪实文学,是近年来作者对宁海县各地展开的田野调查,记录了宁海乡民筑塘、围海造田、扫盲、做纸、学戏等。此外,包括作者采访80余位百岁老人形成的文字,展现了宁海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呈现了宁海和谐宜居的养老环境,系列文章曾被新华社、《浙江日报》
本书以”喜迎百廿校庆,讲好山大故事”为主题,向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献礼。稿件内容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亲身经历的真实事、教书育人的真见解、我与学校的真感情和兴校育人的真心话。主体是反映学校各方面发展的纪实性原创文章(含与文稿相关的图片等),其余部分为散文、随笔、诗歌类的文学作品。其中50多篇文章对山西大学乃至山西高等教育
作品为个人散文、小说、诗歌合集,记述作者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李修文在《山河袈裟》中说:“唯有写作,既是困顿里的正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这是写作或者大而化之文学的莫大力量。作者在这天地间旅行了十七年,深感笔下万千皆源于所见风景。它们汇集于灵感迸发的笔尖,成为回忆里每一个足迹的明证。待到人困马乏时,便回望身后山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