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13卷包含尼采自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的残篇遗稿之第2部分。它相当于考订版《尼采全集》下列卷本的内容:第8部分第2卷第249—455页(柏林,1970年)、第8部分第3卷第3—461页(柏林/纽约,1972年),因此即包含着尼采作于1887年11月至1889年1月的残篇。有关尼采上述
《西方哲学史(第2版)》以古代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三编为结构框架,详细描述西方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产生、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本教材以哲学问题为线索,以“哲学是哲学史”、“哲学是问题史”为指导思想,意在通过哲学家们对于哲学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哲学家们的理论学说而进入哲学
《伽达默尔》从伽达默尔早年所受的影响谈起,论述了他的哲学诠释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要旨。《伽达默尔》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前见、流传物以及文本等关系的把握来理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以及语言与游戏在诠释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伽达默尔》还论及诠释学与其他人文领域和其他哲学流派的相互关系。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lO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领域的问题。《理想国》
康德知性与理性的含义及区别、论彭加勒“约定的公设”与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康德批判视野下的功利问题、对理性的两种筹划——在无穷观的视角下看康德的理性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康德哲学的二向思维与康德美学的二重结构、从黑格尔视野看巴门尼德存在论思想、黑格尔和海德格尔论“思想的事情的规定”、生命的无限性——《精神现象学》中自我意识问
本书收录了尼采的《与孤独为伍》《在朋友们中间:结语》《自由精神》《来自高山:古抒情诗》四篇作品,为读者展示了其卓越的诗文功底。 带您领略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弗里德里希·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创见的思想家之一。他用格言表达颠覆性的思想,涉及艺术、傲慢、烦闷、激情、科学、虚荣等多个题目。他摈弃
即便是在建构其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的年代里,康德的广泛兴趣也依然没有受到限制,而是继续涉猎众多科学的领域:医学、天文学、历史、政治、法学和宗教学等等。这样,翻译者就有了苦头吃。他不得不追随着康德老人广泛的兴趣和广博的知识,到某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里去弄明白康德那个时代的某种理论,或者去查找某个也许早已无人再使用的术语,有
本书为2005年8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莱布尼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精选
我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已五十多年,把其中的现代部分作为研究重点也已近五十年,谈不上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贡献和建树。不过,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这一领域研究中所出现的种种风雨,我大体上都经历了。我个人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谓与之息息相关。因此,当我回顾自己这些年的学术生涯时,仿佛又一次听到了我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