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际战略理论框架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国际战略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阐述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边倒”到“一条线”、全方位独立自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历史阶段,从时代主题、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时代潮流四个方面对国际战略局势判断进行了研究,并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国
“天下大同”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人类美好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召集省内部分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学者召开“天下大同思想与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本书精选此次研讨会优秀论文5篇作为专辑,如《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天下大同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篇,分析全球发展合作总体形势与特点,总结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年度实践与贡献;第二部分是专题篇,选取近年具有典型特点的国际发展合作议题进行重点阐释,如“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国际发展合作成就、债转发展、儿童发展合作、国际发展合作评估等;第三部分是国别地区篇,从发展中国家地区参与发展合作的角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重要论述,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重大实践课题。本书的作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完成了《走出丛林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由之路》。在对古今中外历史和哲学思想的系统梳理中,作者回顾了人类追求各种价值的曲折历
近年,治安形势出现的新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值得关注。预防、发现和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从立法完善、加强执法安全合作效率等方面入手,提升治安秩序治理的效率显得越来越重要。本书力求在总结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秩序安全的执法合作的经验、规律的基础上,归纳法律秩序构建的规律,寻找进一步深化维护地区非传统安全秩序、科学应对新型跨国犯罪
本书意从知识结构和理论成长两个方面,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作为分析国家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纲领”,系统梳理国家与国家组织的互动关系,并结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与成员国互动的实践,观察、分析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互动关系中的行为逻辑、特征、方式以及可能的互动结果,这是以国家作为研究
本书梳理了自1675年俄国外交使臣斯帕法里使华以来至19世纪末俄国对中国澳门的认识过程。作者运用大量俄文原始档案文献,结合历史上相关的中文、俄文书刊记录,揭示在俄国认识澳门的历史画卷之下,经由17-18世纪俄国实现的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高水平的知识交流、19世纪俄罗斯人画笔下的澳门与俄罗斯版画风景画艺术兴起之间的联系、历史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美国全球战略的研究与对美国的中亚政策研究结合、研究美国对中亚的介入与研究中亚国家对此反应结合,回顾了美国中亚政策的演变过程、追求的战略目标及其指导思想,对美国为追求其战略目标所使用的政策手段以及美国在各领域开展的具体活动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此外还对美国中亚政策的效果及其演变趋势做了展望。
本书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的教学研究论文集。全书从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探索、SPOC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线上考试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在深度数字化教学中的学业倦怠、慕课教学模式、国际关系专业课程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讲授、教育数字化与高校互动课堂建设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结合学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
本书在尊重严谨史实的基础上,对19世纪中美交往的历次重大事件进行还原与盘点,如鸦片贸易、望厦条约、赴美华工、蒲安臣使团访美、幼童留美、格兰特访华、李鸿章访美、八国联军侵华、庚子赔款退还等。全书以时间为主轴,将中美互动中的同类事件归纳为一类,放入一个章节中。以此方便参照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