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于二程思想发展传播的研究,围绕二程语录及伊洛门人展开,分析《程氏遗书》《程氏外书》中有名姓以及时间、地点可考的各卷材料,阐明不同时期,不同学者记录的二程思想特点。
《近思录》是朱熹、吕祖谦所编北宋四子的语录选集,久已成为理学经典入门书。南宋时,朱熹后学蔡模又编成《近思续录》《近思别录》,二书仿照《近思录》体例,分别选编了朱熹和张栻、吕祖谦的语录。宋元之际,熊刚大将《近思录》《近思续录》《近思别录》汇为一编,作为《性理群书句解》一书之后集,并加以句解,其注文浅易明白,易于初学,也反
吴澄广泛吸收了宋儒的思想遗产而加以个人的综合与发展,吴澄的思想不仅是对宋代理学的总结,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继承了宋儒对太极、心性的精微辨析,同时,也对南宋末年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的流弊有清醒的认识。吴澄的哲学思想,从其基本性质来说,无疑是朱子学的,在某种意义上,又不妨说是“后朱子学”或“新朱子学”的。此“后”或“新”
本书讲述了宋学兴起的原因,有强烈的道统意味,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正统,涉及朱熹、陆象山及其门人,再旁及之外的,例如司马光、苏轼等人。对其生平介绍,思想分析,作品附录,比较全面的呈现出宋朝理学的发展脉络。本书并非只是内圣哲学的阐释,更是将宋学关注时政,义节广大处,如朱熹、蔡元定等以身殉道,宋儒抗
本书从当代生态哲学视野进行考察,对宋代理学家在构建自己的文艺思想展开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其生态审美智慧。具体章节如下:第一章宋代理学文艺思想的生态整体主义特征;第二章宋代理学艺术范畴的生态智慧,第三章文道合一的生态学逻辑理路;第四章气象浑成的文艺生态审美境界;第五章感物道情的文艺生态创作观;第六章文艺鉴赏观念的生态哲学解
本书稿通过对陆九渊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的全方位评述,条分缕析地挖掘了象山心学的文化历史意蕴和道德主体精神。陆九渊是宋代理学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该书分本心、同心、蔽心、洗心4篇、16章,共46万字,从纵横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
永嘉学派崛起于朱子学全盛时代,清代学者全祖望有一恰当的评价:“乾(道)、淳(熙)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熹)、陆(九渊)二派,而水心(叶适之号)龂龂其间,遂称鼎足。”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亦在宋代学术思想界具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本书即主要梳理永嘉学派的形成、得名、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历史地位及其衰落,重点阐释代
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会通精神,是中国思想目前的高峰之一。在延续宋代理学的基础上,元代理学因元朝独特的社会构成、政治形态而呈现出新的内容与特点。元代的理学家们为解决当时的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对理学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完成了理学的官学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同时,理学家们以社会与理学的关系为核心展开研究,既阐明了理
《朱学论集》是陈荣捷晚年朱子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朱子所论太极理气道统观的哲学意义,鹅湖之会的时间、地点、人物、讨论题目,朱熹与陆九渊通讯往来的详情,朱子的经济状态与宗教生活,元明清各代和海外朱子学研究情况的论述和介绍等主题。 《朱学论集》立论高屋建瓴,分析深刻,资料丰富,对进一步理解朱熹思想很有帮助,也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