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49册)
《全真道研究(第三辑)》内容有李常明一系龙门派传承考、晚清全真道新探、全阳子俞玉吾的道教易学思想、全真道派辈字谱发隐、《康泰真碑》探微——兼论金元之际全真道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泰山全真道与元代东岳祭祀、山东全真教的教团规模、分枝岔派与地域分布(1368—1949)等。
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道教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教研究中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新领域。生育关秒到生命的孕育和长成,在重视子嗣,以养小为大的中国社会至关重要,因而生育问题不仅关系着家庭香火的亘古绵延和国家人口的及时补充,而且也包含着小农社会中民众的精神寄托和终极价值。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道教生育思想的专著,旨在对道
《道教考信集》主要内容包括:经籍考、《黄书》考、《养性延命录》考、《坐忘论》作者考、吴筠于茅山受《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考、《灵剑子》的年代、内容及影响、《悟真篇》的文本及丹法、《太上感应篇》与北宋末南宋初的道教改革等。
《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主要收录了信奉“三天”的思想的南朝天师道改革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新范式道教史的形成、结语刘宋、南齐时期天师道的教理与仪礼、序言、“三天”的思想与“三天”的观念、三洞说、四辅说、道教斋法仪礼原型的形成——指教斋法的形成与构造等内容。
本书是关于东亚道教研究的开山之作,它以比较宗教学为方法,将道教置于“东亚文化圈”中,以道教在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半岛的传播历史为经,以神灵信仰、道教文献、教义思想、养生修道术、医学成就和文化形式为纬,以历史上东亚各国人士对道文化的解读与选择为突破口,第一次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对东亚道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
《东北全真道研究》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以全真道为主的东北道教的专著。基本厘清了金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东北全真道的概况。其中,对于金元时期全真道传入东北地区的考察,以及全真龙门派关东十四支传承谱系的考证,尤具开创性意义。
近年来,有关情商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情商即是情绪智力商数,是个体在情绪智力测验上的得分。情商的高低体现着个体的社会能力的高低。本研究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建构了情绪智力的五因子模型,包括情绪觉知、情绪评价、情绪适应、情绪调控和情绪表现五个因子。编制了基于五因子模型的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和大学生情绪智力情境判断测验。研究
《金元时代的道教--七真研究(上下)》是蜂屋邦夫继《金代道教研究一一王重阳与马丹阳》后对重阳的弟子谭长真、刘长生、丘长春、王玉阳、郝广宁、孙不二等人的生涯及其教义所作的研究。这六个人再加上马丹阳即是所谓的七真。蜂屋邦夫先生从大学时代起就开始学习与研究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专业。
《中古上清经行为词新质研究》由周作明编著。《中古上清经行为词新质研究》简介:传世的道教典籍记录了中华民族思想上的变迁,也反映了汉语变化发展的某些事实。东晋南朝江东地区上清派所积累的经典——上清经,也是了解此期汉语面貌的重要资料,其中蕴藏的最基本词汇信息有待发掘,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十分有限。从传世的上清经中选择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