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从国别、产品、产业、地区等角度对各类农产品贸易知识进行解答,普及农业贸易的基本常识,分析国际热点事件带来的影响,增加广大读者对农业贸易知识的兴趣和了解,增进对农业贸易热点问题的认识,汇聚力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
本书收录1935-1941年、1945-1948年浙海关税务司与海关总税务司署之间往来的机要函(密函)(亦称半官函),由浙江省档案馆藏浙海关全宗(L058)的原件复制、整理、编译而成。
本书收录1910-1934年浙海关税务司与海关总税务司署之间往来的机要函(密函)(亦称半官函),由浙江省档案馆藏浙海关全宗(L058)的原件复制、整理、编译而成。
"为了使初学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要领,在具体业务操作时更快上手,本书在编排的时候从外贸业务员的视角,分析从与潜在客户建立起贸易关系到签订出口订单再到履行出口订单的基本过程,并以此编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外贸的整个操作流程。教材分成五个模块,包括出口业务准备、出口订单洽谈、出口订单签订、
本书共七部分,内容包括:高水平开放与贸易强国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升级;推动数字贸易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贸易发展;贸易、投资、多双边区域经济;论文摘要。
蜀锦因其产地而得名,不仅是我国丝织技艺经典代表,也是古代四川主要的经济产品与巴蜀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这条道路,蜀锦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商品,成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汉唐丝路蜀锦文化贸易交流》一书介绍了我国丝绸的起源以及巴蜀
本书共分四篇:现代国际商事非诉讼制度新发展、当今世界上主要自由贸易区非诉讼制度、中日韩传统文化与非诉讼制度比较、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非诉讼制度构想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事协商和调解制度概述及新发展;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概述;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司法化及新发展等。
本书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市场下中印茶产业的激烈竞争,从全球史、经济史、比较史的角度书写,探寻跨大西洋史观外关于劳动生产政治、经济史观、资本主义与全球现代性的可能性。作者以中国地方文献、清廷政客的奏章、清末文人的思想著作、殖民印度官方往来的信函、茶企业备忘录、印度文学等各类文献材料为基础,聚焦当时全球消费者热捧
本书由绪论和六个篇章组成,内容包括:战略背景——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战略角色——打造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战略举措——着力建设“两个总部基地”;战略任务——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制度集成创新——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创新发展环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中之重。
本书从数据编、制度编、机构编、案例编四个方面,对RCEP成员国贸易概况、RCEP主要成员国贸易争议解决制度、RCEP区域内代表性国际仲裁中心、RCEP贸易企业风险防范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编写,旨在为中国企业有效防范国际经贸风险、高效解决经贸争端提供指引,为对外经贸合作高质量稳步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