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病,天知否(修订版)》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
本书是中国首部由犯罪心理分析、测试专家武伯欣本人撰写的应用心理测试技术疑案测真的回忆录,讲述其从一名上山下乡知青到心理学本科生、研究生,最终在近千起实案基础上创建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方法并成为办案专家的成长过程。
《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作者与第140师许多尚在的老兵多有接触,私交甚好,有机会面对面交流。《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许多内容来自老兵的口述。老兵们当年闻义赴难,朝命夕至,以血肉筑长城,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心仍坚如磐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的精神。他们不是英雄
《生命在大地上闪光》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 年仅31岁的国土所长,枕着装满资料的文件袋沉沉睡去,累倒在自己钟爱的工作岗位上。短暂生命里的11年时光,全都挥洒在那个边陲山乡的沟沟坎坎。而如今,十里八乡曾为他挥泪壮行的父老乡亲,依然惦着他、念着他,把他的故事写咸词、谱成曲,用歌声口耳相传。每每唱起,叹唱者声
《金杨好人》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街道成立15周年庆而汇编的一本文集,在此之前,金杨社区开展了一个“金杨好人”的评选活动,最后遴选出15位在社区家喻户晓的平凡又质朴的散发着温暖气息的“好人”。这15篇采访稿,采访者都是沪上知名的记者、作家,在他们的娓娓叙述中,15个好人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无论是为舰艇维修事业
《此生难舍是非洲--我对非洲的情缘和认识》作者魏建国以其亲身经历为基点,纵横拓展,以简洁平实的笔触、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写出了新中国对非经贸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作者有如一位穿越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友好使者,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中非友谊历史画卷,让读者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对非工作决策,看到了我国广大
2010年《中国在梁庄》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
1960年三门峡大坝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成。早在三门峡规划设计阶段我方专家就提出反对意见,建议修建“低坝小库”以减少库区淹没损失,但是我方专家意见未被采用,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拯救三门峡工程,周恩来总理会同水利专家为“把脉开方”,经过两次大的改建和三次运用方式的调整,三门峡终于重新在泥沙中崛起,起死回生,并尽力承担起防洪、
打开灌木丛中的咖啡色木门,从我们位于牛津海丁顿山附近的海德里道28号,驱车半分钟就是海丁顿道,海丁顿道连着伦敦路,一直走,一个小时就是伦敦城。关上门,这里又似乎有密道连着中国,分分钟都能转身回去。留学生、访问学者、华裔移民,一群中国人,在中国倒不曾相识,却在风情万种的英格兰相聚,在这古老而摩登的牛津城里,制造着妙
本书为作者多年发表的新闻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工作至今,多年来重点在湖北地区采写并发表于国内相关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媒体的三大篇章作品,内容涵盖通讯、述评、报告文学等诸多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