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主要内容是作为天帝使者的参不韦对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训诫,训诫的核心内容是“五刑则”,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
本书分析了大量甲骨文例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甲骨文有象形、近似描述、特征特性描述、会意、比喻等造字法,存在成熟的同音假借用字法;对原先被简单判定为形声字的商周文字,都从会意的角度做了重新解释。
本书梳理出麦积山石窟文献的数据参照,以突显文化部麦积山勘察团所做工作的开创性意义。这也是科技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绝妙手段,一方面可以让文化艺术、文物信息通行世界,资源共享,又可以接代延续文化艺术脉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修复、保护都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本书是“存史、资政、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改革开放农村的发源地,是一方红色的热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谱写了壮丽的安徽篇章。本书根据“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编写,介绍安徽省市级及以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书中涉及曾发生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本书研讨范围包括三大方向:一、传承宋韵文化之宋代金石学与印学收藏研究。二、古玺印收藏史研究。古代玺印收藏的记载至少可
本书是以桐乡现有的历史遗存为主题的桐乡地域文化书籍。内容是以8名作家走读的方式,感悟目前桐乡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存48处,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生发独特感受,将历史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让读者在了解这些遗存历史文化的同时,更真切感悟到它们的精神所在,产生新的启迪。阅读此书,让更多桐乡人可以深入了解桐乡,更多来桐乡的人可以融
本书以金华地区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为例,分三部分介绍文物馆藏:第一部分用中英双语重点阐述金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物,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文物寓意以及文物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第二部分对金华地区文博单位的馆藏精品进行中英简述;第三部分对文物介绍中出现的难词进行中英解析。本书有利于金华地区文物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文化“走出去”。
本书据手稿整理而成,分凡例、序言、正文、附录、后记五部分。包含学习“苏秦纵横”的帛书二十七章,其中书信十章、说词十七章,分章节对其进行考释,并附二十七章时间次序。
本书作者通过文物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的互证,系统整理武威西夏墓出土的木板画及木板题记概况,探讨了武威西夏墓深受中国古代中原墓葬习俗影响,分析了这批资料的文化内涵、历史和艺术价值,揭示了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西夏丧葬习俗和源流。该书不仅填补了武威西夏墓出土木板画研究的学术空白,还可为西夏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介绍了马蹄寺石窟群的图像艺术。马蹄寺石窟群因结构严整、统一和谐、富丽堂皇而闻名于世,极具学术研究价值。作者以金塔寺、千佛洞、马蹄寺以及上中下观音洞等马蹄寺石窟群的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零碎的文字记载以及历史图版,结合实地考察,全方位、多角度地透视马蹄寺石窟群的图像艺术,进而对其图像原始意涵、图像与修行仪轨之间的互